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改变,持续的用地需求和有限的土地资源的矛盾仍然存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具有新常态特征的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新阶段,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寻找提高土地效率、改善土地结构的发展模式,寻求更长远的发展。国土空间管制是政府合理引导空间资源保护和有效开发的资源调节手段,对空间管制的区划方案和管制措施的研究能够促进形成集约、高效、协调、有序的土地利用格局,实现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近期规模管控与长远空间管控。本文以土地区位理论、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政府管制理论等为指导,选取常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经济数据、空间规划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分析软件,采用资料文献法、空间叠加分析法、模型综合法、实证研究法等对常宁市国土空间管制进行研究。本文丰富和完善了县(市)域层面空间管制的研究方法,形成的“三线五区”区划方案能够推动空间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服务国土管理工作,研究成果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次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1)界定国土空间管制概念,对空间管制、空间管治、空间管控概念进行辨析,并对国土空间管制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衔接作用做出说明。(2)为完善县(市)域层面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建设空间的合理布局,构建了多维集成的空间评价体系,形成了生态适宜性、农业适宜性和建设适宜性的空间四级分级成果。(3)基于空间评价成果,将常宁市国土空间划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的一级分类管制区,并进一步对禁建区和限建区进行生态和农业分区的二级分类。在管制分区基础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线,形成“三线五区”的县(市)域范围全覆盖的空间管制体系。并针对管制分区成果,提出了相应的空间管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