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伴随着第三方支付的普遍使用、P2P网贷公司及平台数量的快速增长、余额宝、余利宝等金融理财产品平台的大量出现,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互联网金融凭借发达的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以及相比于传统金融更加便捷化、多样化、受众广的优势,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竞争所带来的鲶鱼效应使得传统银行业面临着被改造颠覆的现实,利润效率水平也随之改变。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形成的溢出效应也会对商业银行形成示范和模仿效应,进而也会改变其成本效率状况。此外,我国的银行结构体系主要是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非国有商业银行并存,二者在资产规模、产权结构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导致互联网金融对其影响也不同,因此也有必要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分类研究,以期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对于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差异。本文选取了国内69家商业银行2007-2016近十年的数据,在梳理了前人所做的研究后采用了随机前沿分析法进行本文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计算。在实证部分,采用了静态面板估计方法,考虑到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导致互联网金融相关数据搜集困难的问题,且第三方支付在互联网中所占的份额高达87%,因此本文将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作为了互联网金融的代理变量,研究了全样本银行及分类型银行受互联网金融影响的结果,并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银行效率受互联网金融影响产生差异的原因。本文通过相关理论研究、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测度和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水平都在下降,利润效率水平下降的速度要快于成本效率,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强。(2)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都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加剧了传统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成本投入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大大减少。(3)对于分类型银行来说,互联网金融与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的成本效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利润效率方面,国有银行凭借其经营规模和资金优势,其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相关性较差,对于非国有银行的利润效率则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非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