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荔枝内生真菌Periconia sp.F-31中新颖结构化学成分研究;丹参细胞培养物中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45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番荔枝内生真菌Periconia sp.F-31中新颖结构化学成分研究   Periconia sp.F-31为本实验室前期从刺果番荔枝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较强体外细胞毒活性的内生真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其可能为黑团孢霉属的一个新种(Periconia sp.)。本论文以寻找新颖结构的活性PKS-NRPS杂合物为重点,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紧密结合HPLC-UV-MSn分析技术指导跟踪分离,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正/反相半制备HPLC等多种分离手段进行快速定向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多种波谱技术(IR,UV,MS,1D NMR,2D NMR)、CD、单晶X-ray、化学方法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Periconia sp.F-31中共分离得到29个化合物,新化合物24个(P1-P24),PKS-NRPS杂合物16个(P1-P16),包括8个来源于PKS-NRPS杂合途径的具有新颖结构骨架的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P1-P8)和2个具6/6/5含氧三环系新颖结构骨架的PKS-NRPS杂合物(P9-P10)。其中8个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又包含三类骨架结构:第一类为9/6/5三环系的细胞松弛素,第二类为其衍生的5/6/6/5四环系和5/5/6/6/5五环系的细胞松弛素,第三类为7/6/5三环系的细胞松弛素。在确定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过程中,除了常用波谱手段外,还运用了化学衍生法、X-ray、CD[包括Rh2(OCOCF3)4-鳌合CD、Mo2(OAC)4-鳌合CD]等方法。另外,对新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合理的推测。   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和抗病毒(HIV-1)活性评价。抗肿瘤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P1和P2对HCT-8、BGC-823、Bel-7402三种肿瘤细胞株显示良好的抑制活性。上述新颖结构骨架PKS-NRPS杂合物的发现不仅为药物先导物提供了结构多样化的化合物分子,还为这些PKS-NRPS杂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进一步研究奠了基础。   二、丹参细胞培养物中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丹参为我国传统中药,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氧、改善微循环、抗肿瘤、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丹参的脂溶性成分是活血化瘀的有效成分之一,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丹参中化学成分已有较多文献报道,而其细胞培养物中化学成分则少有研究。为明确丹参细胞培养物中脂溶性化学成分,寻找新的活性天然产物。我们对丹参细胞培养物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正/反相半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共分离鉴定了50个化合物,其中8个新化合物(M1-M8),包括6个含嗯唑环的芳香化松香烷二萜类化合物(M1-M6)和2个降碳二萜类化合物(M7-M8),并首次通过单晶X衍射法和圆二色谱(CD)技术确定了含噁唑环的芳香化松香烷二萜类化合物中手性碳的绝对构型。另外,对含噁唑环的芳香化松香烷二萜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合理的推测。   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抗病毒、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筛选。在抗肿瘤活性测试中,化合物M19-M21,M31-M33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在抗病毒活性筛选中,发现多个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HIV-1活性,并且发现其在低浓度和高浓度下对HIV-1的抑制活性不呈浓度依赖性,其中2个化合物在0.1μM浓度下抑制率可达40-50%。在小胶质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抑制模型上,化合物M19-M23,M31,M33在10μM浓度下对小胶质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的抑制率可达100%,显示出很强的神经保护活性。以上结果表明,植物细胞培养物不仅可以产生原植物中已发现的活性成分,还可以产生新颖结构活性天然产物,为药物先导物的发现提供了新的来源。
其他文献
卡拉胶是由1,4-α-D-吡喃半乳糖和1,3-β-D.吡哺半乳糖作为基本骨架,交替连接而成的硫酸线性多糖。根据是否含有3,6-内醚半乳糖结构以及硫酸基的含量的不同,目前工业上生产和
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yunnanensis (Franch.)Hand-Mazz或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chinensis (Franch.) Hara的干燥根茎。以蚤休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南方地区少数民族常用的中草药之一,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
黄檗为芸香科黄檗属植物,是常用中药材关黄柏的基源植物。由于野生黄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并且通过野外调查发现黄檗种群自我更新不良,现已成为濒危物种。课题组早期研究证实黄檗果皮和落叶中均存在影响黄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本实验通过天然产物化学结合生物活性检测的研究方法,对黄檗落叶中存在的化感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及活性检测,并对黄檗生长地域土壤中的化感物质含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验采用小麦种子作为受试植物
癌症的多药耐药性是阻碍其治愈的重要原因。而临床常用抗癌药物大多是疏水小分子药物,其生物相容性差、不具有靶向性、治疗中伴随很多副作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让实现药物可控释放、靶向目标部位等成为可能。本文研究内容围绕治疗具有多药耐药性的肿瘤从两个方面进行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通过ATRP反应机理聚合出具有还原响应性的聚合物,可在含有高浓度谷胱甘肽肿瘤部位大量释放药物。该载体与前药都含有生育酚琥珀酸酯,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