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基本保证,更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为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越来越重视,许多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但由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时间较短,“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不规范,以及教师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依然存在评定标准不规范、培养培训机制不完善、科研管理和指导模式不健全、考核与激励制度不全面、忽视教师个体需求与自主专业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并成为制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广西科技大学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试点工作办公室、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调研,在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并借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及部分优秀高职院校的成熟经验,探寻促进“双师型”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为“双师型”教师实现真正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论文的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明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内容、“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影响因素、管理和培养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的梳理,了解国内外对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相关内涵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将文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概念进行清晰界定,克服了以往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片面理解,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基本特征和素养构成进行了更加深入、全面的厘清和诠释。理性探究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较为创新地站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进行思考和分析,注重教师实现自身作为“人”的个体专业发展,拓展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进行了理论补充。第三部分是实证调查与分析,通过选取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广西科技大学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试点工作办公室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深入整理分析调研资料,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双师”比例偏低,评定标准尚不完善;理论知识陈旧,专业技术欠缺,培训体系亟待健全完善;科研能力不足,管理和指导模式有待健全;教师发展动力不足,考核激励机制亟待完善;过于强调职业技能,忽视个体专业发展需求等问题现状。其中,固有社会观念的桎梏、政策和投入建设的不足、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阻碍“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因;教育信念感的缺失、及时更新能力和意识的匮乏、自主专业发展意识的淡薄则是阻碍“双师型”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因。第四部分是在遵循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借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成熟经验,提出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第一,成立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规范资格评审标准,启动动态评审机制;第二,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职前职后培训衔接,开展多样化的培养培训活动,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第三,搭建高职院校应用型科研平台,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引导“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开展“落地式”科研工作;第四,打破教师职业终身制,建立健全专门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在师资引进、职称评审、薪酬福利、培训考核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第五,用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组织和引导不同教师开展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诊断。院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民主管理体制,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教师本人则通过理解体悟、运用提升、独立创造、反思重建等方式,强化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动机和能力,最终达到专业发展自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