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正经历着各种新的价值观念和外来文化意识的冲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化社会的到来,职业道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院校作为社会建设人才的重要培养主体,近年来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规模逐渐占到国内高等院校总量的一半以上,每年向社会输送了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当前时期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甚至备受批评,被普遍认为有逐渐下滑的趋势。学界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虽然进行了不少研究,并探究了造成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下滑的原因。但是此类研究总体上还缺乏系统性,大都是停留在零散的个别现象或个别要素的分析上,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基本理论框架并没有完全建立,而且已有研究基本是以内陆地区各省份特别是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各省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针对西部落后地区省份,尤其像云南省这样多民族、文化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地区的研究成果不多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云南省的发展也处于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之中,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薄弱环节。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既是稳定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社会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针对该问题,从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中寻找根源,探析根源上的问题及原因,这是“治本”的基本手段。本研究立足云南省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少数民族众多、经济基础脆弱等现实状况,对省内若干高职院校进行访谈了解、十个用人单位及五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进行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深入调研,勾画出当前省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通过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的分析,以调查数据为客观依据,本研究分别从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系统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对策方案。以期能够为云南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现实依据,并为该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提供现实和理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