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产垂直专业化分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h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垂直专业化的分工形式也不断扩展。中国制造业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通过承接外包等活动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本文应用Hummels等(2001)的方法计算中国的垂直专业化比率,作为对于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程度的评估,发现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且机械和设备制造类的行业垂直专业化比率较高,而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一般较低。随后,用RCA、TC指数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动态研究,证实中国总体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有所增强;中国优势较强的行业多与劳动密集型有关,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竞争力较弱,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有下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国际生产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要素特征。垂直专业化会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规模经济对产业竞争力产生直接影响,并通过对资本、技术、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竞争,相关产业、政策环境等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间接地作用于产业国际竞争力。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总体上会增强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但这种作用具有很强的要素特征,即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提升作用更强,且具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提升作用较弱,且还在不断减弱。中国制造业企业要顺应国际生产垂直专业化的形势,提升自身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其他文献
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执政初期,由于内外交困,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内政和外交进行了改革。本文对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进行研究,拟通过对戈尔巴乔夫对
学生管理与指导责任制度的建设已经成为确保学校集体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尝试以H中学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为例,对以教师集体为基础的分工负责制进行研究,试图为学
翻译活动不仅是不同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更是不同文化传递信息的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文化差异产生的交际障碍,在不影响交流的前提下,将原
软弱岩土在动载作用下的加速流变易于引发岩土滑动失稳、地基沉降倾斜等岩土地质灾害。因此,研究软弱岩土的动态流变特性和突发岩土地质灾害的流变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
随着国际合作不断深入,外语交流空前频繁。外语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在现代公民的工作、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鉴于实际工作的需要,不少社会人员重返学校和一些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有了市场,企业就拥有了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失去了市场,企业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中国食用油加工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农产品加工业之
教育改革的文化逻辑是指支配教育改革运行的文化因素及其内在机理。其中,教育改革形成的文化逻辑表现在改革无不在文化转型时期出现并具有变迁变革性与主流主导性。教育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法的颁布是我国畜牧业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
目的:(1)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文县、临洮和陇西党参的分类模型。(2)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识别来自不同产地不同产期的当归。(3)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
近年来,运用经济学分析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型问题成为中西方学者讨论的热点,学者们亦开始积极探索宗教市场论的中国化道路。中国古代素有“礼莫重于丧”一说,丧葬仪式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