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是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我国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回归纯真的身心需求。良好的乡村休闲度假地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选择较为偏僻的乡村作为休闲度假的首选,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乡村慢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文化、乡土景观以及具有乡土色彩的事物的喜爱和渴望,这是人们对环境品质以及精神需求大大提升的的直接体现。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反哺传统村落的同时,乡村休闲度假地的原生态景观和乡土文化都受到了不同形式的冲击,部分度假地由于过度的开发和发展使得乡土文化特色消失殆尽,呈现“千村一貌”的特点,因此,探索并营造出具有乡土性特色的度假地景观是乡村休闲度假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关键,景观营造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度假地乡土文化,还可以融合现代旅游所需的体验旅游,让游客更深层次的融入到乡村休闲度假地的文化氛围中。所以度假地景观营造是乡村休闲度假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要素,是度假地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乡村休闲旅游需求、提高旅游体验的重要支撑。本文梳理和建立乡村休闲度假理论,系统的将乡村休闲度假分为田园观光型、休闲娱乐、民俗体验型和主题旅游型,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每个类型度假地的不同形式,并总结了乡村休闲度假地的具体特征,探讨了乡村休闲度假地中的景观内涵。通过对乡村休闲度假地景观营造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存在问题,通过探索乡村休闲度假地的特征、分类和景观内涵。通过实地调研长三角地区乡村休闲度假地的景观设计现状,更清楚的分析当地村民和游客对目前乡村休闲度假地旅游体验感受情况,总结其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需求。明确了乡土性营造在乡村休闲度假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最后从景观保护、景观活化、景观再生三个方面,即自然环境景观,人文实体景观,人文精神景观的保护;实体景观,乡土文化和旅游商品的活化;乡土性特征的营造,乡土元素的使用,乡土植物的配置和景观小品的建设。系统的提出乡村休闲度假地景观营造的具体路径与方法,保护和传承乡村休闲度假地的乡土文化遗产,延续村落文化魅力,应用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改善乡村度假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景观效果、传承乡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