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地球气候的急剧变化,使得各地暴雨事件频繁发生,大暴雨事件导致各地城市不同程度的出现内涝现象,大量的地表径流积集在城市内部,堵塞道路交通,危害市民的生产生活。为了彻底解决城市内涝和黑臭水的现象,我国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战略,旨在通过改变城市下垫面的状况,增加地表下渗能力,通过可持续雨洪措施缓解城市内涝和降低地表径流污染,并达到雨水资源化利用。城市大面积的硬质地面,减少了绿地和植被的建设,加速了径流的汇聚,极易形成内涝。而携带大量污染物的雨水进入城市雨水管网,排放到城市河流中,导致城市河流的污染。城市内涝、水污染和生活用水短缺成为了制约城市发展的三大水资源问题。可持续雨洪管理措施能够根据城市下垫面的原始径流特征,通过源头处理,水资源传输和集中处理等手法,对雨水资源进行下渗、净化和再利用。对城市安全和生态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绿地和城市雨水管网的协同优化建设对雨水的处理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具有很强的必要性。本文通过研究建成区城市绿地和雨水管网协同优化设计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优化方法,再根据已有的关于生态城市、雨洪管理、工程建设和生态景观的资料,构成适合评价绿地和雨水管网优化设计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旨在通过分级,综合的定量和定性评价,对优化设计提出建议。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可以运用到相关的工程设计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和改造实例,总结优化设计的相关设计要素,探析优化设计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通过文献阅读法、专家咨询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构建可持续雨洪管理下城市绿地和雨水管网协同优化设计指标决策体系;第三部分,通过专家决策的方法,利用yaahp软件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针对二级指标中的每一项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评价的方法;第四部分,将该指标体系运用到成都腾飞大道片区,针对三个方案比选,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本研究针对绿地和雨水管网协同优化设计进行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很好对相关的建设项目进行评估,提出科学充分的改进建议。该指标还可以运用到已建成的项目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