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比例也在增高。冠脉支架由裸金属支架时代进入到药物洗脱支架时代。药物洗脱支架明显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但临床仍发现很大一部分血运重建患者由支架内再狭窄及非靶病变的进展所致。目前国内尚无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的研究。本研究拟探讨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一年再次血运重建(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非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因子及再次血运重建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冠脉支架植入,并经(13.0±3.7)个月后复查冠脉造影的患者544例,根据再次血运重建的类型分为非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组91例,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组53例,非血运重建组(对照组)397例,靶病变与非靶病变同时再次血运重建组3例。因靶病变与非靶病变同时再次血运重建组患者例数少,不纳入统计。对前三组患者的基线水平,支架涂层、支架总长度、支架最小直径等,以及靶病变及非靶病变进展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此外,对两组再次血运重建组之间的血运重建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病变血管比例无统计学差异,支架的总长度与支架最小直径无统计学差异。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组较对照组紫杉醇支架使用率(32.1%和11.8%,P<0.001)和真性分叉病变比例(18.9%和6.5%,P=0.005)更高。非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组较对照组脂蛋白A水平更高。再次血运重建组两组之间血运重建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分别为(5.7%和4.4%,P=0.708);不稳定性心绞痛(54.7%和53.8%,P=0.919);稳定性心绞痛(39.6%和41.8%,P=0.802)。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组较非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组年龄更小(64±8.3岁和68.1±6.1岁,P=0.002),两组间再次血运重建时间无统计学差异(12.2±4.1和13.0±3.8,P=0.196)。结论: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紫杉醇支架(OR3.78,95%CI1.94~7.35,P<0.001)、真性分叉病变(OR3.73,95%CI1.64~8.47,P=0.002)是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预测因子;脂蛋白A水平(OR1.012,95%CI1.003~1.021,P=0.010)、既往心梗病史(OR1.916,95%CI1.02~3.61,P=0.044)是非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预测因子。再次血运重建的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组患者年龄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