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是金融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研究人们投资决策行为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标准金融理论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人们严格遵照预期效用模型进行风险决策,始终表现出一致的风险态度。然而Kahneman和Tversky于1979年所提出的前景理论指出,由于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投资决策行为会受到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并非完全理性,因而面对收益和损失时具有不同的风险态度。他们在1981年进一步强调最初的前景理论描述的是人们静态的、单期博弈行为,而要在动态环境中研究人们的风险态度,则必须考虑他们如何看待以前的一系列收益和损失。很多学者对投资者动态环境中的连续投资决策行为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是时变的,且前期投资结果会影响其风险态度,从而会使投资者产生一些非理性行为。但是目前从前期损益角度对投资者风险态度特征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心理学实验或采用个人交易账户数据,且存在诸多争议。因而,从股票市场总体角度出发,研究市场中投资者总体风险态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股票市场整体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十二支股票综合指数为样本,构建了TVRA-GARCH-M模型将损益和风险态度结合起来,在市场层面上来实证研究风险态度的时变特征及前期损益对投资者风险态度的影响,并采用多种参考价格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是时变的,会受前期损益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前期收益会降低当期的风险规避程度,表现出风险寻求,即验证了赌资效应的存在;而前期损失会提高当期的风险规避程度,表现出风险厌恶。本文是以股票市场整体投资者为研究对象,以市场综合指数数据为样本来实证研究前期损益对风险态度的影响,这克服了以前用心理学实验、个人交易账户数据受个人因素影响及数据限制等缺点,其结果相对而言也更加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