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健全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制度,2010年3月31日,我国正式推出融资融券交易。截止到目前,我国的融资融券交易已有近三年的发展历史,标的证券已由最初的90只股票增加至目前的500只股票;交易规模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融资买空交易额由最初的不足1000万元发展到目前的100亿元,融券卖空交易量由最初的不足1万股增加到目前的4亿股。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建立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突破性发展,其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单边市”的结束,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个股买空卖空交易的时代。那么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如何?引入融资融券交易机制能否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主要可以从价格发现和信息效率两个方面来考察,其中,价格发现表现在个股的超额收益率上,信息效率表现为个股股价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上。因此,本文以融资融券试点交易和转常规交易前后的标的证券和非标的证券为研究对象,从融资融券与超额收益率和融资融券与股价反应速度两方面来考察,实证检验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证券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全文共分为六部分,各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基本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为融资融券概述,介绍融资融券的含义、融资融券在国际证券市场和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的理论意义。第三部分为卖空约束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文献综述。学者主要从收益率和股价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两个方面展开对卖空约束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关系的研究。本文在评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主要阐释本文研究所使用的实证方法、数据来源及数据的简要处理方法和描述性统计。根据融资融券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将本文的研究区间2008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分为三个时间段,并将所研究的样本股票大致分为两组: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组和非标的证券组。通过对同一股票不同时间段和同一时间段不同股票的对比,实证研究融资融券对我国股票收益率和股价反应速度的影响。第五部分为实证研究。通过检验融资融券试点交易和转常规交易前后标的证券和非标的证券超额收益率的变化,研究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对证券市场价格发现的影响;通过检验融资融券试点交易和转常规交易前后标的证券和非标的证券的股价调整滞后指标的变化,研究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对证券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展望。首先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然后阐明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最后提出文章未来的研究方向。根据实证结果,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融资融券对股票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分析表明,引入融资融券交易的确增强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提高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本文采用了典型事件研究方法,选取了融资融券试点交易日(2010年3月31日)和融资融券转常规交易日(2011年10月28日)两个事件日,分别以标的证券和非标的证券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在事件日附近的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进行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融资融券试点交易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买空交易的约束,在融资融券试点交易前后,标的证券的超额收益率是显著小于零的,而非标的证券的超额收益率是显著不小于零的;融资融资业务转为常规业务,扩大了可融资融券交易的标的证券范围,进一步放松了对卖空交易的约束,在融资融券转常规业务前后,新增标的证券的超额收益率也是显著小于零的,而非标的证券的超额收益率也是显著不小于零的。这表明,引入融资融券交易,放松了对卖空交易的限制,的确增强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提高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2、融资融券对股价对个体信息反应速度的影响分析表明,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将提高股票市场的信息效率,加快股价对个体新信息、包括利空消息的反应速度。本文采用Hou和Moskowitz (2005)以及Phillips (2011)为衡量股价对新信息反应速度而提出的滞后指标。通过对标的证券不同时间段的滞后指标进行t检验,研究引入融资融券与股价对个体信息反应速度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标的证券在引入融资融券试点交易之后并没显示出显著减小的滞后指标,这意味由于融资融券试点交易阶段的交易规模比较小,标的证券对个体信息的反应速度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但是非标的证券在引入融资融券试点交易之后对个体的信息的反应速度几乎没有变动、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符合本文的假定,即卖空约束将阻碍股价对个体信息、包括个体利空消息的反应速度。融资融券业务转常规扩大了可融资融券交易的标的证券范围,进一步放松了对卖空交易的约束,在融资融券转常规业务前后,标的证券的滞后指标显著下降,而同时,非标的证券的滞后指标显著增大,这与本文的假定是一致的。因此,引入融资融券交易之前,存在的卖空约束的确阻碍股价对个体信息、包括个体利空消息的反应速度;在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后,放松了对卖空交易的限制,确实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效率,表现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对个体信息、包括个体利空消息的反应速度的加快。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Hou和Moskowitz (2005)提出的股价调整滞后模型和滞后指标,来考察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对股价反应速度的影响。由于难以衡量股价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最初的实证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卖空约束对资产定价(收益率)、流动性和波动性上,而仅有极少数学者研究卖空约束对股价反应速度的影响,并且由于我国引入卖空交易工具(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时间较短,目前仍没有学者研究融资融券交易的引入对我国股票市场上股价反应速度的影响。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一方面,由于我国融资融券仅有两年多的发展历史,因此本文使用日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而日数据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非同步交易、买卖反弹等市场微观结构的影响。因此随着融资融券交易的发展,后续的实证研究可以使用更为稳健的周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得出更为精确的研究结论。另一方面,.由于难以找到衡量股价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的直接指标,因此本文以Hou和Moskowitz (2005)提出的股价调整滞后模型和滞后指标作为衡量股价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的间接指标。后续的实证研究可以寻找更为精确的衡量股价对新信息的反应速度的直接指标,以改进实证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