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以往历届重大体育赛事,我们不难发现志愿者已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人力资源之一。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社会风尚的指标和影响赛事运作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环节。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中坚力量,如何充分挖掘他们的志愿服务潜力对于我国志愿者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北京国际马拉松两项赛事中的部分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管理机制角度展开论述得到以下结论。(1)在志愿者的招募机制中,大学生志愿者主要是采用定向招募的方式;在甄选环节上存在志愿者岗位满意度较低的现象,志愿者岗位选择自由度低的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岗位的提供局限性突出的原因主要出在学校管理环节上。(2)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信息首要来源于学校老师领导、学生干部的口头通知其次是通过学校的互联网或广播。(3)两项赛事的培训内容对志愿服务工作帮助显著:培训方式主要是集中授课和小组讨论为主,其次是通过网络对赛事知识进行学习;总体培训效果较为理想。(4)大学生志愿者的使用机制中,普遍存在使用时间过长的现象,通过调查奥运志愿者中和北京马拉松志愿者中每天工作查过6小时的分别占70.7%和26.5%;在使用的强度上存在两极(非常忙碌和非常清闲)分布比例过大的情况,奥运志愿者中两极所占比例为4.3%,北京马拉松占27.5%;管理者对于志愿者工作时间长和工作强度两极化问题没有做出相关的协调工作。(5)在保障机制中,基本保障制度建设较为完善。但是执行中存在疏漏最终导致保障不足,对调查的两组数据中以北京马拉松的情况较为突出。(6)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动机中,以提升动机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是纯利他动机、物质动机、成就动机和荣耀动机。(7)大学生志愿者对于激励措施的重视程度中以“规范对志愿者的表彰和奖励”最为突出,其次是“建立权威性志愿活动的认证机制”“给予校内志愿者组织更多的活动自主权”。这些激励均来源于组织激励。由于志愿者参与动机偏离了“志愿精神”,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志愿者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要以精神激励对志愿者(8)考评机制不完善,通过调查,基本没有对志愿者的工作给予打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