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炭藓沼泽多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到负极带地区,在我国,泥炭藓沼泽主要发育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在亚热带,大面积的泥炭藓沼泽较为少见。2005~2006年,科考人员在地处亚热带的鄂西七姊妹山、二仙岩和寒池等地先后发现了三处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本文经2005~2006年的野外调查,对鄂西三处泥炭藓沼泽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做了初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3处的泥炭藓沼泽湿地共收集高等植物201种(含变种),隶属64科的130个属。其中七姊妹山沼泽湿地41科94种,二仙岩沼泽湿地51科111种,寒池沼泽湿地42科94种。201种植物中属于湿地物种的有32科50属65种,仅占物种总数的32.34%,表明鄂西泥炭藓沼泽湿地中分布较多的非湿地物种。2、鄂西泥炭藓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类型丰富,在3处泥炭藓沼泽湿地共发现18个泥炭藓沼泽群丛和7个由泥炭藓沼泽逆向演替而来的非泥炭藓群丛。其中七姊妹山分布9个泥炭藓沼泽群丛,二仙岩分布7个泥炭藓沼泽群丛,寒池分布6个泥炭藓沼泽群丛。3、鄂西泥炭藓沼泽的泥炭藓植物含水量为94.71%左右。泥炭藓的生物量在泥炭藓沼泽群丛的草本生物量中占据最主要的位置,泥炭藓的生物量大小基本决定其所在群丛草本生物量的大小。4、3地各泥炭藓沼泽群丛的总盖度都接近100%,泥炭藓的平均盖度为89.66%。75%的泥炭藓沼泽样地中泥炭藓的重要值要明显大于其上层的优势种的重要值。总体而言,泥炭藓在鄂西3泥炭藓沼泽群丛中占据着支配地位。5、Patrick丰富度指数(R)、Simpson优势度指数(C)、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4种群落物种α多样性指数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鄂西3地泥炭藓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比较3地草本泥炭藓沼泽群落的4种多样性指数,七姊妹山泥炭藓沼泽植物群落具有最大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小的优势度指数;而二仙岩泥炭藓沼泽植物群落具有最大的优势度指数,最小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6、沿二仙岩草甸向泥炭藓沼泽内部逐渐过渡时,β多样性越来越小,物种替代的速率逐渐减小,群落逐渐趋于稳定,说明二仙岩泥炭藓沼泽由外部草甸向沼泽内部延伸植物群落所受人为活动的影响逐渐减小。7、植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为:泥炭藓的破坏性采收、挖沟排水引起泥炭藓沼泽的退化、采矿业引起泥炭藓沼泽的退化、农业活动使泥炭藓沼泽面积缩减及植被生境破碎化、旱生植物入侵泥炭藓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