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rad's Paradoxical Comples: Anti-Imperialism vs. Colonialism--An Interpretation of Conrad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瑟夫·康拉德是现代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且颇有争议的波兰裔作家。他在文学主题和创作技巧上对英国文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被誉为现代主义的先驱之一。他用独特的视角和洞察力来描绘生活,以特有的创新能力来探索人性、宗教、道德和社会意义。其作品以尖锐深刻的思想内涵,独具匠心的结构设计和细致娴熟的写作技巧而享誉世界文坛。《黑暗的心》是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经典短篇小说之一,国内外学者从形式主义、女权主义、种族主义、叙事技巧等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研究。   康拉德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有着复杂背景的后殖民作家。他根据他的所见所闻来写小说和游记。《黑暗的心》不仅抨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罪恶和虚伪,而且也表达了他对非洲殖民语境下被边缘化的人民的同情。由于受到所处时代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康拉德虽然被“边缘化”且倍感“失根”之痛,但他还是表现出捍卫欧洲殖民侵略的西方意识形态,流露出身处西方世界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鄙视被压迫的人们,并把他们看作“他者”。   本文从离散文学研究的视角,以康拉德的后殖民理论为依据,探究在双重文化背景下,康拉德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采取的态度及他的反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矛盾情结的根源与表现。童年的离散经历和人生磨难使康拉德形成双重矛盾的性格,并在双重身份的矛盾中挣扎;其作品表现出支撑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殖民意识,也表达了对殖民地人们的同情和反帝国主义的倾向,这是《黑暗的心》的矛盾情结。在全球化的语境下,离散作为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和一种观察世界的文学眼光,为我们解读康拉德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其他文献
兰福德·威尔逊(1937-2011)是美国外外百老汇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经久不衰的作品,其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的作品可以概括为个人、家庭和社区三大类。以密
林语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和文学翻译家,他兼用汉语和英语创作,蜚声中外文坛。“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是林语堂文学思想和文学翻译生涯的写照。他一生翻译了大量文学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其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雅俗共赏,深受广大读者青睐。他一生著作甚多,除诗歌以外的各个文学领域,都有所涉及和建树:共著有
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其作品,尤其是早期的剧作,为他赢得了几乎与尤金·奥尼尔同等的声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为美国乃至世界文学留下了许多优
本论文选取具有“加拿大文学女王”之称的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新作《洪疫之年》(2009)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探索和解读本作品中男人与自然、女人与自
索维尔的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在对语言现象做出解释时,必须考虑到四个维度的顺应,即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西方公认的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先驱,在多部论著中涉猎了女性身份与文学创作等问题;而被誉为“当代英国最具想象力和智慧的作家之一”的A·S·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