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二羧酸类及含氮杂环类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用两种二羧酸配体和一种含氮杂环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进行自组装,设计合成了4个配合物。采用X单晶衍射法对这四个配合物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和对单晶结构进行解析,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以苯并咪唑-5,6-二羧酸(H3bidc)为配体,通过分层扩散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Co2(C9H4N2O4)2(H2O)8](1)和[Co(C9H10NO4)(5H2O)](2),并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表征和荧光性质研究。配合物(1)由两个不对称Hbidc2-配体和两个Co2+组成,每个Co2+都是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中心离子Co2+与来自于Hbidc2-配体中的一个N原子、来自于另外一个Hbidc2-配体上其中一个单配位基O原子以及四个水中的O原子配位;大量的氢键相互作用,使得每个结构单元相互作用堆叠形成一个交错的三维结构;配合物(2)中每个不对称单元包括一个Co2+和一个独立的Hbidc2-配体,Co2+中心与五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配位形成CoO5N六配位扭曲的双四面体构型。两个羧基桥联O原子链接两个钴中心形成双核结构,配体的羧基链接链各个双核结构形成双链结构,配体中的N原子和羧基中的O原子通过配位作用链接相邻的双链,进而把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拓展成二维层状结构,通过氢键缔合作用使配合物的二维层状结构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以2,5-二羟基苯甲酸、邻菲罗啉和一水合乙酸铜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C39H132 Cu2N4O8](3),并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表征和荧光性质研究。在配合物(3)的每个组合单元中,一个Cu2+与来自邻菲罗啉的两个N原子和来自2,5-二羟基苯甲酸上一个来自羟基的O和一个来自羧基的O的两个不同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四配位的六方体结构。配体中未配位的C和H原子之间形成丰富氢键,使得每个分子单元通过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一个网状的二维结构。   以1,10-啉啡哕啉和邻苯二胺为原料,经氧化,还原和缩合,合成新型邻菲哕啉衍生物DPPZ,并通过水热合成方法,以FeSO4和DPPZ为原料得到配合物[C36H22FeSN8O5](4)。配合物(4)中,中心离子Fe2+分别与来自于两个DPPZ配体中的4个N原子以及来自于SO42-中的两个O原子配位,形成一种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由于π-π相互作用以及O-—H…O氢键的共同作用,使配合物形成一种二维层状结构。   对配体和所合成的目标配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羧酸类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均有明显增强,但含氮杂环铁配合物则发生了荧光猝灭现象。以上研究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黄酮并吲哚化合物不仅是天然产物与药物分子的重要组成单元,而且黄酮并吲哚化合物也具有生物活性,可用作抗疟疾和抗癌药物。尽管黄酮并吲哚化合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缺乏一种简单、温和、直接的合成路线来制备黄酮并吲哚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合成黄酮并吲哚化合物的传统方法在多步反应的基础上,通过调控化学计量试剂和苛刻的反应条件来实现,这些特征也限制了具有不同官能团的黄酮并吲哚衍生物的发展。利用简单的起始原料
长庆油田所属的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油气藏构造。水力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藏改造增产的、提高采收率和单井产量的主要手段之一。针对长庆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