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小说中修辞手法的文体效果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tgd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洋上的灯光》是一部悬疑类小说,主人公在经历了数年的战争后幸存下来,终于谋得一份灯塔守护人的职业,和妻子过上了单调但却平静的生活。美中不足的是,主人公的妻子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生育,几次的流产使得主人公和妻子希望破灭,痛心不已。就在此时,他们的生活被一艘冲上岸边的小船彻底改变,船里有一具无名尸体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作为一名灯塔守护人,主人公的职责之一就是要真实记录每天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并且及时上报。然而,这对夫妻对于孩子的极度喜爱和渴求使得他们陷入了道德的困境与心理挣扎,并最终由于自己的错误选择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意外和悲剧。作为一部文学著作,本书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营造出特别的文体效果。这些手法贯穿于人物塑造,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等各个环节,构成了作者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报告将重点关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修辞现象,并且借助文体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其产生的文体效果。分析将分别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进行。在此基础上,报告将列举原文的具体例子阐释如何在译文中重现这些效果。本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著及作者介绍,翻译过程描述,原文修辞手法文体效果分析以及如何运用翻译策略在译文中保留这些效果。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要传达出原文的意思,再现故事情节,还要还原出原作的文学风格。修辞手法作为创造文体效果的重要工具应当引起译者的重视。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首先要准确理解原文,深入分析作者在选择不同修辞手法时的目的和意图,以及由此带来的文体效果。只有这样,译者才能灵活采用各种翻译策略,更好地在译文中重现这些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β-防御素-2浓度的变化,揭示其与慢性牙周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同期牙周健康者各80例.ELISA检测血浆β-防御素-2浓度.统计分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浓度,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重型脑外伤患者118例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静脉血体检时获得,脑外伤患
患者男,64岁,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常规肝脏超声检查示:肝脏大小形态尚可,表面欠光滑,实质回声欠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团块,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门静脉内径1.3cm,内呈实
期刊
内皮素(ET)是由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生物活性肽,有强烈的收缩血管和升高血压的作用,并与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有关。目前已发现ET有ET-1、ET-2、ET-3和血管小肠收缩肽4种异构肽,这4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分为两组:人工股
人民群众观是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价值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忠实践行者,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