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溪手摇狮是重要的民俗体育项目,是了解金溪传统文化的重要的文化事项,自近代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俗体育文化式微的情况下,金溪手摇狮和其他民俗体育一样面临着式微。2017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传统体育,抢救濒危传统体育项目的背景下,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历经三年采访了手摇狮传承人和金溪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拜师亲身学习手摇狮动作,详述金溪手摇狮的流传。且分别从传统期、衰落期、挖掘整理期,舞台期四个时期对金溪手摇狮的流变及其特点等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厘清手摇狮的发展脉络,传承至今的原因,及对地方舞狮活动复兴的期待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经知网检索,本论文填补手摇狮学术研究的空白。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金溪手摇狮是反应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仅是金溪县的“土特产”,也同样是抚州地区乃至江西省及全中国“土特产”,对当地文化传承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手摇狮是江西省金溪县所“特有”的民俗体育文化形式,与常见的舞狮运动在表现形式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在数百年的传承中,独一无二的“手摇狮”成为金溪民俗文化的典型符号,在中华民俗体育文化中“独树一帜”,“绝无仅有”,是研究民俗体育文化的宝贵财富。(3)金溪手摇狮经历了“打板凳”—“板凳舞狮”—“手摇狮”的过程,手摇狮的物理构造在表演技法与其他舞狮项目差异显著。舞狮普遍表现“狮”形象的威武雄壮,而手摇狮在外形结构上表现得小巧玲珑,因而在表演时体现得活泼俏皮,这主要和武术得紧密联系有关,手摇狮表演过程中得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体现出武术的技术核心,这为手摇狮脱胎于当地“打板凳”武术提供了论据。(4)金溪手摇狮的独特外形决定了其表演技巧的轻松灵便,这一运动技术形式是经历了金溪劳动人民的反复加工,“一球二狮”的器物组合,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5)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和与当地人员的无结构访谈,厘清了手摇狮起源的两种主要根据:一是起源于古印度,几经转辗,传到了四川,再传到河南开封,最后到了金溪县城胡家村;二是起源于当地,为当地人在练习武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第二种说法比较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