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锂/二氧化锰电池复合正极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i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二氧化锰电池是一种较高比能量的化学电源,是目前市场应用较为广泛的原电池品种之一。本文采用分步式混合方法将二氧化锰和氟化碳材料复合,制备用于锂/二氧化锰电池的复合正极材料,这是近年来在锂一次电池领域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  本文研究了复合正极的制备工艺、导电添加剂以及不同氟化碳材料对复合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改善氟化石墨材料极化热的方法。采用高温(350℃以上)热处理将二氧化锰晶型由γ型转变为γ与β混合型;采用有机物包覆后炭化的方式对氟化石墨进行预处理,从而得到电性能最佳的两种正极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以及恒电流放电等手段对不同电极样品的物化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  由于氟化石墨材料与二氧化锰材料粒度差异较大,简单的物理掺杂无法发挥复合电极的优势。本文采用分步式混合工艺,将正极材料利用率提高13%。采用由不同种类碳材(乙炔黑、导电石墨、SP、VGCF)的混合导电剂,利于在电极内形成有效的导电网络,其导电效果优于单一导电剂。借鉴锂离子电池工艺而演化的涂布工艺制备的复合电极大功率输出能力优秀;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氟化碳材料虽然在电压表现上有所差异,但总能量输出并无区别。  不同前驱体碳源及表面改性是改善氟化石墨材料性能的有效手段,对其降低发热量具有显著效果,本文在这方面也做了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世界范围流行性疾病。目前,预防布鲁氏菌病最广泛应用的疫苗为减毒活疫苗,但减毒活疫苗对接种的动物和人可能
本文以Zn(NO3)2·6H2O和氨水-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出ZnO纳米棒。利用纳米ZnO表面羟基的高反应活性,采用硅烷偶联剂法改性纳米ZnO。通过FT-IR、TG分析表明,纳米
准一维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是近年来纳米科技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吸引了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等领域的众多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采用脉冲电沉积技术,结合多孔氧化铝
陶渊明有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之一)不可否认,阅读与鉴赏古典文学作品与读者的社会地位、牛活经历、学识素养密切相关,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但是,因个体
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icae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榨菜原料作物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受到根肿病的严重危害,造成巨大
含有C-N键的化合物在在农林医药等各种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此类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构建C-N键的反应也是有机反应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C-N
论文通过碳模板法制备了α-Fe2O3中空微球,沉淀法制备了单斜晶型MoO3·(H2O)0.5纳米棒和正交晶型MoO3纳米棒,自牺牲模板法制备了立方晶型Mn2O3纳米线等纳米过渡金属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