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聚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式,其发展已经受到各界的广泛重视。以Marshall为代表的早期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产业集聚能够拉动区域产业发展,并且促进区域创新和提升区域产业的竞争能力,从而使区域产业的发展获得集聚经济效应,这一点已经得到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充分证明。随着集聚的发展,人们总是期望产业集聚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经济效应,但现实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事实: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美国底特律汽车产业集聚区等一些曾经发展势头良好的集聚区逐步处于边缘化的窘境。对于这些反常事实,已有的产业集聚相关理论却无能为力,不能给出让人满意的解释。理论与现实的差异使得一些学者开始寻找产业集聚区域之所以走向衰落的原因。Hoove(1948),Mcfadden(1978),G.Tichy(1998)等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解释,认为产业的集聚发展是有限度的,产业集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规模效应的同时会存在拥挤效应等使产业集聚存在突变的可能。因此,产业集聚并不会一直对区域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本文基于这样的立题背景,选取江苏省制造业为分析对象,在比较分析江苏省26个两位数水平制造业集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C-D生产函数进行合理的拓展,将产业集聚纳入生产函数,构建相关实证模型,分析江苏制造业集聚发展对产业成长的影响,试图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产业集聚是否一定促进了产业成长,二是不同行业的集聚对产业成长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以上问题构成了本文的研究动机。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文试图从产业异质性角度入手,实证考察产业集聚发展对产业成长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与行业生产特性的关系。本文首先对产业集聚与产业成长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依据本文的研究需要,给出了两者的概念界定。其次,本文重点对研究产业集聚与产业成长两者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搜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尝试给出产业集聚影响产业成长的机理分析。最后,以江苏省26个两位数制造业行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指标计算和分析26个行业2003—2011年的集聚发展状况。结果显示:江苏省制造业集聚现象显著,整体上集聚水平较高,且集聚水平在不同特性行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证部分,对C-D生产函数进行拓展的基础上,构建本文的计量模型,然后利用江苏省26个两位数水平制造业相关数据进行面板回归分析(行业和时间两个维度)。一是为了研究产业集聚对产业成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这种影响是否与产业的生产特性有关,二是寻找证据以验证产业集聚是否对产业成长一直产生积极作用。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对江苏省制造业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大部分行业已经出现负效应,进入过度集聚发展阶段,而且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以及一些低技术密集型行业。最后,依据本文的结论与分析结果,针对产业集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一、政府在制定产业集聚政策和规划产业布局时,不能一味追求集聚规模,要遵循市场经济和产业集聚的发展规律;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利用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加快江苏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对于一些已经不具备集聚优势的产业,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产业的区域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