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与中欧经贸合作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569148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历次经济危机常常是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良机,而且危机过后,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将产业带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推动经济进入新一轮繁荣。   欧盟是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其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扎实的技术支撑、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成熟经验: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也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率先复苏的国家,并且其市场潜力巨大,两大经济体考虑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低碳经济领域展开具有战略性的合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低碳经济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欧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得出欧盟在这一领域较为成功;同时通过低碳经济发展对中欧经贸的影响分析,发现,由于欧盟已经在其区域内实行了多年的产业自救计划,实施低碳经济多年,如果在全球或中欧经贸中实行碳税等措施,对其影响将不是很大;而中国则不然,中国是正处于工业成长期,虽然“十一五”以来其“低碳”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其基本面仍然是“高碳经济”,走低碳之路还需要努力。通过中欧经济合作现状及其前景,发现中欧经贸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而且欧盟的贸易体制对出口高科技产品较为宽松,比较务实,这为中欧经贸在低碳领域的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促进中欧低碳经济合作的思路与建议,着重从四个角度来看,首先是联合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建议,中欧技术发展各有所长,比如中国的小水电发展、欧盟的碳捕捉和存储发展等,并且双方有这方面合作的需求;同时建议中国加快对欧盟标准的学习与相当标准的制定,这将有利于今后中欧进一步的经贸合作;建议三是发展碳交易市场,通过碳交易机制,欧盟国家政府和企业可以低成本完成在本国原来需要高成本才能完成的减排温室气体任务,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全球而言还能同样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可见,这是一项各方多赢的活动;最后,加强低碳技术创新、改造传统高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也是一方面的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然而,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和消费中,我国经济增长更多的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较
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中日总贸易额发生了明显的增长,两国间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国从中实现了互利共赢。目前,中日贸易结构中
我国一直致力于从收入和分配改善民生。劳动收入份额是衡量劳动要素收入的重要指标,劳动收入份额低会导致内需不足,拉大贫富差距。伴随着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