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寄宿制学校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民族教育的有效办学模式之一。西藏寄宿制学校是我国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强大的政策支持下,西藏寄宿制学校建设已经发挥了其教育资源的规模效应,促进了西藏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对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是加快西藏寄宿制学校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选取除昌都以外的其他所有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进行普通教育的县级寄宿制中学为抽样对象,综合使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在对国内外有关寄宿制学校的相关文献、国家政策环境和西藏寄宿制中学发展史进行全面的梳理的前提下,主要从办学条件、内部管理机制、师资以及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四个维度对西藏寄宿制中学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讨论西藏寄宿制中学办学模式的必要性,从西藏寄宿制中学办学理念、外部环境和学校自身三个方面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西藏寄宿制中学发展现状的可操作的解决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中学发展现状存在诸多问题:西藏寄宿制中学总体办学条件偏差,辅助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学校在宿舍管理、安全管理和日常生活规范化管理等各方面存在隐患;教师学历合格率较高,但是师资配置不均衡,工勤人员尤其是宿舍管理员所占比例较低,教师生活条件差,工作压力大;学生生活条件有待改善,学业成就普遍偏差,心理问题凸显。深入挖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办学理念上,教育工具性价值倾向严重,个性化教育缺失;二是从寄宿制中学外部环境来看,教育经费不足,三位立体教育结构不完善,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三是从寄宿制中学自身来看,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缺失,管理机制不科学以及汉语学习环境差。对此,我们需要从学校内外两个方面,尤其是从学校自身出发,为西藏寄宿制中学的发展寻找新路径:一要明确西藏寄宿制中学现状改善的理念支持,结合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价值,强化个性化教育;二要建立长效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构建三位立体教育结构,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为寄宿制中学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三要学校自身积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开拓课外活动特色领域,健全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管理理念,改变传统汉语教学模式,创设积极的汉语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