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治疗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jo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血管内治疗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IVADA)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探讨不良预后、不全栓塞的危险因素及支架对病变椎动脉的重塑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9年11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3例IVADA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症状、病情程度、夹层特征、治疗方法、围术期并发症与病变椎动脉直径等信息。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预后、动脉瘤显影水平判定栓塞程度,对比病变椎动脉直径变化探讨术后椎动脉的重塑效果。结果:男性48例、女性25例,年龄28~78岁,平均(55.0±10.7)岁。⑴破裂组出院预后良好GCS≥9分20/25例(80.0%)、≤8分3/20例(15.0%),H-H:I~III级19/24例(79.2%)、IV~V级4/21例(19.0%),改良Fisher:0~II级21/34例(61.8%)、III~IV级2/11例(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预后良好动脉瘤累及PICA 5/12例(41.7%)、不累及PICA 18/33例(54.5%),男性13/29例(44.8%)、女性10/16例(62.5%),年龄≥60岁5/15例(33.3%)、<60岁18/30例(60.0%)。56例患者平均随访(31.0±21.6)月,末次随访破裂组预后良好29/42例(69.0%),未破裂组预后良好25/26例(96.2%)。⑵IVADA即刻完全栓塞SACE组17/38个(44.7%),MS组0/9个(.0%),PAO组21/21个(100%),单纯栓塞组1/2个(50%)。50个动脉瘤平均随访(15.4±14.9)月,SACE组完全栓塞18/30个(60.0%)、复发7/30个(23.3%),MS组完全栓塞5/8个(62.5%)、复发1/8个(12.5%),PAO组完全栓塞11/12个(91.7%)、复发1/12个(8.3%)。PAR组随访瘤体稳定、减小或消失30/38个(78.9%),即刻累及PICA完全栓塞4/22个(18.2%)、不累及PICA完全栓塞13/25个(52.0%),随访累及PICA完全栓塞4/15个(26.7%)、复发6/15个(40%),不累及PICA完全栓塞19/23个(82.6%)、复发2/23个(8.7%),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5)。SACE组即刻完全栓塞随访治愈10/11个(90.9%)、复发1/11个(9.1%),即刻不全栓塞随访治愈8/19个(42.1%)、复发6/19个(31.6%),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⑶PAR组病变血管术前平均扩张直径(5.3±1.0)mm、狭窄直径(1.7±0.6)mm,随访平均扩张直径(4.1±1.0)mm、狭窄直径(2.6±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⑷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3/47例(6.4%),术后症状性脑缺血1/47例(2.1%)、脑干或小脑梗死2/21例(9.5%)、术后脑干前方自发出血1/67例(1.5%),多数患者预后不良。结论:⑴血管内治疗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病情程度决定患者预后,年龄≥60岁、男性、累及PICA、围术期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恢复。⑵动脉瘤累及PICA或不全栓塞中长期完全栓塞率较低、复发率较高。⑶自膨胀式颅内支架能有效改善病变椎动脉狭窄及扩张程度,具有良好的血管重塑作用。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探讨消化酶制剂的储存温度和储存时间对仿生消化中模拟鸭肠液消化能力的影响,为规范模拟消化液提供依据。采用2&#215;9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其中储存温度设2个水平,即4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用灭菌粉
随着互联网应用和用户数量增加,信息过载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应用面临的重要问题,用户难以从大量信息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推荐系统能够用户推荐有用的信息,是解决信息过载的一
桔青霉素(Citrinin,CIT)主要是一种由青霉、曲霉和红曲霉属等产生的具有肾毒性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其在全球范围内污染广泛,在谷物、食品和饲料中都可以被检测到。本研究在腐
目的:研究独活壮骨汤治疗膝关节疼痛的效果。方法:56例膝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独活壮骨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运动目标检测是指通过一定的检测方法从视频序列中提取感兴趣的运动目标,是计算机视觉、视频监控、行人检测、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它作为图像序列分析过程中的基础,其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我院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
采用硅溶胶,磷酸硅铝,氟碳表面活性剂,甲基硅醇钠,催化剂,EDTA-2Na,去离子水等原材料,制备出硅溶胶基硬化剂。研究硅溶胶、甲基硅醇钠、EDTA-2Na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