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高企业环境绩效,改善环境状况受到各国政府和人们广泛的关注。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环境政策引导企业环保行为,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并督促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由此,如何提高环境绩效不仅引起了企业管理者的关注,更引发政府机构、投资者、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关注,环境规制在中国呈现多样性,在多种环境规制中应该以哪种规制为重心,以及各规制强度是否合理,需要我们细分环境规制并测算其效用。本文以环境规制分类作为切入点,研究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并引入地区腐败和公众参与,探索地区腐败程度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对环境规制治理效用的影响。首先,文章将环境规制划分为约束型环境规制和激励型环境规制,从理论上分析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作用机制,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成本的影响不同,同时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会对环境规制的治理效用产生影响。其次,结合2011—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按照腐败程度和公众参与程度进行分组,分别进行回归,同时采用多项logistic模型考察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没有统一的结论,环境腐败会损害环境规制效用,而公众参与环境监督能提高企业环境绩效。鉴于此,中央政府应指导地方政府细化环境规制,采取因地制宜的环境制度,治理地方腐败、鼓励公众参与,以达到有效减少企业环境违规行为,提高企业环境绩效的目的。本文检验不同环境规制的效用及提升效用的治理路径,找出有效提高企业环境绩效的路径,为中国约束型与激励型环境规制强度的地区化管理提出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