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歌”艺术特征研究——以阎肃、姚明创作作品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ufei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具有独特的风格韵味和高度的审美价值,然而,随着现代音乐文化的飞速发展,流行歌曲日益成为年轻一代音乐消费的首选类型。在这种背景下,京剧唱腔这种古老的音乐形式也开始尝试同现代歌曲的体裁结合,从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戏歌”形式——“京歌”。  作为第一种“戏歌”,京歌对我国当代戏曲和民族声乐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京歌”作为诞生较早的一个具有独立品格的“戏歌”流派,它在当代中国公众的文化生活领域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而阎肃、姚明所创作的《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等歌曲,作为最早的一批“京歌”,对“京歌”艺术乃至“戏歌”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阎肃、姚明所创作的“京歌”作品及其与京剧、京韵大鼓、单弦等“母体”艺术形态之间关系的研究,将为梳理我国“戏歌”艺术流派发展史、探究我国“戏歌”发展的多元化现象,提供鲜活生动的研究案例。故而,本次学位论文写作,笔者就选择《京歌艺术探究——以姚明、闫肃作品为例》这个课题方向。  全文共分为六部分开展。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部分解析“戏歌综合”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解读“京歌”与京剧、京韵大鼓、单弦等“母体”艺术形态之间的渊源关系;第四部分结合阎肃、姚明两位先生创作的“京歌”作品,具体地分析“京歌”的创作特征与创作规律;第五部分从音乐文化角度,来探究“京歌”从诞生到传播直至发展壮大这一历程背后的社会审美文化因素,并探讨“京歌”与戏歌的关系,进而展望“京歌”与“戏歌”的未来;第六部分为结论,对全文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其他文献
乱弹戏是中国古老剧种之一,威县乱弹拥有悠久的历史并独具特色。威县乱弹起源于明末清初,正式形成于清朝中期的运河两岸,以本嗓咬字、假嗓拖腔为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东方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