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浸润在导管原位癌中的临床意义及MMP-2、Tenascin-C在导管原位癌中的表达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oo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原位癌是乳腺癌的一种,其中以导管原位癌为多见。导管原位癌是一种组织学形态、细胞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多变的异源性疾病。 本研究旨在研究下面几个问题:(1)研究临床病理因素在单纯导管原位癌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中表达是否存在差异;(2)研究导管原位癌患者是否需要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找出适宜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亚组人群;(3)研究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与不伴微浸润两种亚型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是否存在差异,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法;(4)研究MMP-2及Tenascin-C在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对浸润转移的促进、调节机制。   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临床病理因素在单纯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中的意义。通过对单纯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的检测,研究这些指标与肿瘤细胞微浸润的关系,找出容易发生微浸润的导管内癌患者亚群。   第二部分导管原位癌的预后分析——266例导管原位癌患者的随访结果。通过对266例导管原位癌患者的长期随访,探讨与导管原位癌预后相关的因素,特别是微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第三部分MMP-2、Tenascin-C在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中的表达。通过对导管原位癌组织中MMP-2及Tenascin-C的表达分析,研究MMP-2及Tenascin-C在单纯导管原位癌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中表达的差异,探讨导管原位癌细胞发生微浸润的可能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ProteoPrep Blue AlbuminDepletion Kit和凝胶电泳相结合,与MS联合鉴别AD血清中的生物标记。通过对比AD和健康对照血清的蛋白组,可能鉴别出对这个疾病过程发挥作用的蛋
本研究旨在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能否定向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观察P21Cip/WAF1、P27Kip1及PCNA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P21Cip/WA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