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体系对于法治建设而言具有基础性作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形成必然是该国法治实践的产物,与一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法治建设过程中,从最初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的确立再到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的提出,始终有一个重大问题贯穿其间,就是如何建构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对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因此,深入研究法律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历史流变,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对于探讨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重要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历史流变以及经验总结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而自我完善。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更好地掌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根本规律及其本质,能够深入地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性质和渊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和法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始终指导着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历程。将法律体系的形成历程大致分为探索、起步、形成三个阶段,对各个阶段法律体系形成的背景、过程以及该阶段的法律体系的特征和内容进行梳理和评析,为下一步总结法律体系形成的经验奠定基础。第三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经验进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并随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而逐渐完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经验进行总结,其实质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这一理论向度与法律体系完善这一实践向度的坚守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