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辅之词学思想的形成及内涵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3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金元词学研究的升温,对元代词论的关注度也逐步提高,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和新的发现:或进行文献整理工作,或者将其在一个大的背景之下进行介绍,或针对其一个观点进行阐释。同时已经一定程度上注意到陆辅之词学思想的形成与中国古典文论的关系。本文试图将陆辅之的词学思想进行纵向的研究和横向的把握。在元代这一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考察其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同时代的文人心态和词体流变关系;将其作为清雅词派的理论余绪和总结,阐述其在词学史上的作用与地位。试图梳理出关于陆辅之词学思想的一个较全面的认识。陆辅之的词学思想的形成与构成与同时代的诗论、词体流变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其词学思想有主要体现在《词旨》一书中。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元代的大的社会和文学语境对元代文人心态产生了多样化的影响,陆辅之由开始抱着亦士亦隐心态到追求返归自然,这种变化促成了其“务要自然”思想的形成。“务要自然”也成了其词学思想的纲领。第二部分将陆辅之和《词旨》纳入到请雅词派的体系中来,将其创作视为清雅派在元代的延续,将其理论视为清雅派理论的归纳和总结。对于传统儒家诗论和清雅派词论继承,也使得陆辅之更加注重词创作的技巧。第三部分分析陆辅之词学思想的内涵,即其以“自然论”为纲领以立意、用字、炼字、锻句和谋篇布局理论为支撑的理论体系。陆辅之的词学思想既不是像张炎词学理论一样,既能够从作词角度、乐理的角度全面追求词的“清空”、“雅正”;也不像沈义父《乐府指迷》能结合作词方法品评词人得失的“高大上”理论,而是真正“接地气”的实实在在的创作论。
其他文献
新闻媒介在诞生之初,就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它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多次的话语转向,而每一次的话语转变都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从建国初期的模糊定位到“文革”期间的八股
亨利·詹姆斯小说中所呈现出的转折性是19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时代与亨利·詹姆斯本人,及他文学创作中呈现出的传统与现代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他的创新是在对传统文化
《申报》(1872-1949)是中国最早的中文报纸之一,创刊于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在新生旧亡的夹缝中生存,不触及封建制度的弊端下,发展、介绍新思想和新文化。从《申报》所
笔者希望在家中的设备上同步其他所有设备的QQ聊天记录,手工导出、导入自然是相当的麻烦,其实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实现聊天消息的自动同步。  如果是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操作,我们可安装6.1或更新版本的QQ,登录之后进入“系统设置”界面,切换到“安全设置”选项卡(如图),在这里勾选“登录QQ时同步最近聊天记录”复选框,这样可以在每次登录QQ时自动同步最近一天的聊天记录到本机,包括iPhone、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