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0.5Sb1.5Te3/PVDF热电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无机块体热电材料因其脆性、不易加工等缺点限制了其在柔性可穿戴领域的应用,但诸如碲化铋等高性能室温无机材料依然是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的可靠候选。新兴的有机导电聚合物在柔性热电转换领域表现优异,但也存在种类单一、价格昂贵等不足之处。具有低导热性和优异耐候性的低成本绝缘型聚合物有望成为复合体系中有机组分的有力竞争者。基于这种思路,本论文使用P型碲化铋材料Bi0.5Sb1.5Te3和聚偏氟乙烯(PVDF)分别作为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制备Bi0.5Sb1.5Te3/PVDF热电复合薄膜,主要考察制备工艺和相对含量对复合薄膜的影响。在制备工艺上,退火处理后的薄膜表面存在较多孔隙,限制了电导率的提升,85 wt.%Bi0.5Sb1.5Te3含量的复合薄膜仅取得了15.40μWm-1K-2的室温功率因子。在6 mm的弯曲半径下,经过1000次弯曲后薄膜电导率下降了约22%。放电等离子退火(SPA)处理后的薄膜表面无明显的孔隙,组织结构得到改善。通过优化SPA工艺参数,复合薄膜的电导率得到显著的提高,最终取得了200.6μWm-1K-2的功率因子。复合薄膜的柔性也有较大的提升,在1000次弯曲后电导率仅下降7.7%。随着Bi0.5Sb1.5Te3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表现出更高的电性能。95 wt.%Bi0.5Sb1.5Te3含量的复合薄膜取得了高达122.0 S/cm的电导率和711.9μWm-1K-2的最高功率因子。利用渗流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复合薄膜电导率与Bi0.5Sb1.5Te3体积分数的非线性关系。基于理论热导率计算的最高ZT值约为0.27。弯曲测试揭示了不同组分Bi0.5Sb1.5Te3/PVDF复合薄膜在热电性和柔性上的矛盾。在6 mm的弯曲半径下,95 wt.%Bi0.5Sb1.5Te3的复合薄膜经过1000次弯折后的功率因子仍能保持初始值的约74%。在50 K的温差下,利用95 wt.%Bi0.5Sb1.5Te3复合薄膜制备的单臂热电发电机获得了约12.1 m V的开路电压和7.89μW的最高输出功率,表明复合薄膜在热电器件领域的应用潜力。本论文在显著提升复合薄膜室温功率因子的同时,大幅缩短了后处理时间,为热电复合薄膜的高效制备提供了可行的建议。
其他文献
由于地球大气湍流的存在,大口径地基望远镜的观测效果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配套的自适应光学技术应运而生。而为了配合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工作,担任提供人造导星的任务,激光导星发射系统不可或缺。传统的激光导星发射系统大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没有通用的结构与设计方案;激光导星系统为激光传输系统,在以往的设计过程中,通常没有考虑到物理光学传输的影响,设计的框架与优化方式均建立在以几何光学传输为基
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然而传统复合材料成形方式难以满足应用领域对复合材料成形的需求。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增材制造技术的一种,利于进行材料结构设计的实现。本研究基于Ti/SiC反应体系,使用SLM方式直接成形Ti-Si-C复合材料,探究了材料成形机理以及激光参数、激光重熔工艺与结构设计方法对于成形材料相组成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数据不断涌现,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大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分析和挖掘,帮助人们从多角度研究城市系统,实现城市数据化和智能化目标。当前我国发展由增量向存量发展转变,城市空间研究对象从单一物质空间向城市复杂系统转变,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将城市空间、人和数据科学紧密结合。但是在追求空间研究精细化和数据化的过程中,研究目标逐渐向技术方法倾斜,导致人本主义缺位。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筑密度升高,城市地面绿地空间急剧减少。垂直绿化因可高效增加城市绿量被广泛关注。其中,建筑活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垂直绿化手段。已有许多研究证明,建筑表面活墙的使用,能有效阻挡太阳辐射,降低室内外热量传递,减少建筑能源消耗,改善周围空气质量。活墙系统由于其植物、基质等组成带来的非稳态传热,导致热工性能难以准确估算。已有学者建立了初步的活墙传热数值模型,并对其中的冠层、基质、风速影响等
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和数控机床加工时的摩擦,机床会产生热变形,进而导致热误差,降低加工精度。为了降低热误差的影响,通常采用空跑预热或加工中重新对刀的方式,然而这会导致加工效率受到严重影响。热误差具有时间序列特性,而现有的热误差模型往往未考虑时间序列特性。此外,现有的热误差模型大多只考虑了温度数据,需要安装大量温度传感器,温度敏感点筛选费时费力,在实际加工中难以实现,且不同的机床温度敏感点也不尽相同。另
在控制系统中,由于环节之间关联的突变、工作器件的故障等异常因素往往会导致系统结构和参数的突然改变,为了保证系统控制精度,学者们常常通过马尔科夫过程对这些突变进行定量描述,即马尔科夫跳变系统。在其控制问题的研究中,由于外部噪声、数据丢失等因素的存在,原系统的模态信息常常不能及时且准确地获得,如果采用同步控制器,控制器模态与原系统模态不一致而导致控制效果退化。为了使控制器设计不依赖于原系统的精确模态信
先天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是一种典型的人类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先天性红细胞发育不全。前期研究在DBA患者血液中发现基因NR4A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4 group A member 1)的表达显著降低,推测NR4A1的表达降低可能与血液系统发育及DBA疾病发生相关。斑马鱼早期可以不依赖于心血管系统
第一部分巨噬细胞浸润对角膜新生血管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用角膜缝线法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和角膜新生淋巴管(corneal lymphangiogenesis,CL)模型,探究巨噬细胞浸润对大鼠CNV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脂质体组(Group1)、巨噬细胞清除剂组(Group2)、巨噬细胞清除剂+巨噬细胞组(Group3)三个组。G
汽车的普遍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驾驶安全问题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疲劳驾驶和不良情绪都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故对驾驶员状态异常进行及时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两个问题各自存在的主要困难,论文研究有效的疲劳检测与情绪识别算法,以准确获取驾驶员的疲劳和情绪状态,为安全预警系统提供输入。论文的创新性工作包括: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眼对的分层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疲劳检测算法。首先,使用
在汽车覆盖件模面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大量的复杂局部特征,用于改变板料流动规律、吸收多余材料,从而避免微波纹、起皱和开裂等成形缺陷,提升零件的表面质量。传统的设计方法使用主流建模软件中曲线、曲面命令创建,该过程操作复杂、效率较低,而且需要反复修改局部特征的位置与形状尺寸来不断优化工艺方案,建模和设变的工作量很大,因此开发出一套可以快速创建、编辑复杂局部特征的模块对汽车覆盖件模面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