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渭河盆地西部地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的北段与中段交会处,该区域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是陕西省重点地震监控防御地区。渭河盆地有着丰富的氦气资源,渭河盆地西部地区是盆地内氦气资源的重要勘探区域。因此,渭河盆地西部地区的构造特征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前人对该区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对于该区的地层发育特征、基底属性和构造单元划分等基础地质问题认识不一,使该区很多相关工作的开展存在不便。为了对前人存在争议的关于该区基础地质和构造地质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深化研究,为该区相关地质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地球物理依据,本文利用渭河盆地的重磁力资料,通过滑动平均、垂向二阶导数、总水平导数、水平一阶各方向导数等方法对重磁力资料进行处理,结合钻井、4条新实施的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资料和区域地质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该区重磁力异常特征及成因,推断了研究区断裂构造。通过重磁电综合反演解释,探讨了地层分布特征,确定了基底属性,划分了构造单元。研究表明,研究区重磁力异常场分区明显,南部和北部表现为重力低异常,中西部表现为重力高异常。呈“两低夹一高”的重力场分布。研究区中部发育一明显的磁力低值区,北部的磁力高是由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的太古宇变质岩引起,东南部由早古生代二郎坪群及三叠纪二长花岗岩引起的磁力高。在陇县—凤翔一带,反映为低电阻率异常及重力高异常,新生界较薄,基底埋深较浅,局部地区出露有白垩系,该区基底以中生界为主。在千阳一带,反映为高电阻率异常及重力高异常,且地表露头复杂,有寒武系、奥陶系、三叠系、白垩系、侏罗系等,其基底为中生界—古生界—元古界。岐山以南扶风以西一带,电阻率值较南北两侧骤降,推测基底为元古界变质岩。宝鸡—眉县北部反映为高电阻率异常、重力高异常,北部局部有白垩系出露,基底为古生界—元古界。宝鸡—眉县以南为高电阻率异常,重力低异常,有大面积花岗岩出露,其基底为花岗岩。论文取得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内发育的主要断裂走向为NW向,主要断裂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反映了研究区区域构造的走向。此外,研究区内还发育切断主断裂的NE、NW向的次级断裂。次级断裂规模相对较小。(2)渭河盆地西部基底属性复杂,中生界主要分布于陇县—凤翔一带,中生界—古生界—元古界主要位于千阳一带,元古界主要分布于岐山以南扶风以西一带,古生界—元古界主要位于宝鸡—眉县一带,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宝鸡—眉县以南地区。(3)研究区基底起伏不一,南部花岗岩发育,东部古生界埋深起伏较大,中部新生界厚度起伏变化不大,北部中生界、古生界发育。(4)研究区整体为渭河盆地西部隆起区,具体可划分为宝鸡凹陷、千阳凸起和凤翔凹陷三个次级构造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