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贵州遵义地区野生蝙蝠感染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情况,丰富BDV在贵州省的分子流行病学内容,为预防和控制BDV流行奠定基础。方法:2014年4月-9月于贵州遵义双河溶洞采用捕鸟网抓取野生蝙蝠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步骤采取蝙蝠额颞叶脑组织。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 RT-PCR)检测82例野生蝙蝠脑组织中BDV-p24基因片段,并将阳性n RT-PCR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同源性以及分子系统发生树分析,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蝙蝠脑组织中磷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82例野生蝙蝠脑组织中检测出7例(编号22、33、36、48、55、58、68)BDV-p24基因片段阳性,只有5例(编号22、33、36、48、58)成功测出BDV-p24基因序列片段,其阳性检出率为6.1%(5/82),另外2例(55、68)因浓度太低而未能测出。所有阳性n RT-PCR产物所扩增基因片段均为BDV-p24基因片段(nt 1528-nt1750),但5例阳性标本的所扩增的BDV-p24基因序列片段不全相同,分别与标准株马源Strain V(Gen Bank编号:AJ311521.1)、H1766(Gen Bank编号:AJ311523.1)、与He/80(Gen Bank编号:AJ311522)相比较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99%。其中22号阳性标本与标准株Strain V、H1766的同源性较高,最高达99%,36、48、58号阳性标本的核苷酸序列碱基突变主要集中在BDV-p24基因片段上nt1734~nt1740的位置,其核苷酸序列为GGAA(T)GAA,33号阳性标本主要表现为散在的点突变。重建分子系统发生树发现贵州遵义地区野生蝙蝠阳性标本的核苷酸序列隶属于2个支系(4例BDV-p24基因片段阳性标本汇聚形成中国贵州遵义独立支系,1例BDV-p24基因片段阳性标本汇聚德国-中国混合支系)。82例蝙蝠脑组织中检测出9例(编号33、35、40、41、48、63、66、68、69)BDV-p24蛋白阳性,其阳性检出率为10.98%,(9/82)。结论:本研究提示贵州遵义地区野生蝙蝠可能为BDV的自然感染携带者,BDV可能存在蝙蝠之间、蝙蝠与人类之间循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