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存在着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率等突出问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势在必行。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紧密相连。然而,当前国内外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研究并不多,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时空分异特征的研究更是鲜见。本文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评价模型、协调分析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模型;并以山东省为例,对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发现。(1)构建了两套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目标、准则和指标三个层次,其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包括投入强度、产出效益和可持续性3个维度共11个指标;经济发展评价包括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外向度4个维度共15个指标。(2)构建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在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时,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乘法集成进行组合赋权;在分别运用加权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TOPSIS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评价方法和结果进行了选优;(3)构建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模型。(4)完成了山东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时空分异特征分析。基于山东省2007-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动态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3年山东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呈现波浪式的不规则发展变化。基于2013年山东省17市的截面数据,分析了山东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5)提出了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政策建议。提出从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存量土地、发挥城市立体效应、推进土地市场化、加快城市化建设等方面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