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泽厚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在他晚期的美学体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度本体。从工具本体、心理本体到度本体,这是李泽厚晚期美学思想中充满中国智慧的重要本体思想,也是他对中国美学做出的又一次巨大贡献。李泽厚从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基本立场出发,对“度”在他的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度”的理论基础及特征进行了总体概括。他认为“度”作为中国哲学的第一范畴,将认识和存在统一建立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度”在李泽厚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是一个具有哲学意义的范畴。它会从本体上影响着其他许多美学内涵。李泽厚认为“度”是建立在人类制造-使用工具的社会生产中,它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巩固。他认为“度”是美的基石,也是美本身。美是度的自由运用,是人性能力的充分体现。本文对李泽厚“度”的本体性、文化特征、审美内涵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第一章以“度”的本体性作为切入点,通过考察李泽厚整个学术思想,对度的提出、形成、渊源做一个基本的概括。“度”是李泽厚后期迎接其他学者挑战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他第三期美学思想转变的集中体现。人类在制造-使用工具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掌握了自由感,这便是“度”的形成。他从中国上古时期的巫史传统出发,认为“度”来源于人类祖先的祭祀活动。第二章论述的是度的文化特征。随处可见、隐于市众而不易得到的“恰到好处”就是“度”,是人类族群通过自身实践活动获得生存的首要智慧,是人类群体生存在认识论上的具体呈现。度在形成之后能指导生产操作。中国古代缺乏数,因此度与数相互补充。度的辩证智慧有利的促进天人合一。第三章论述度的审美内涵。度就是一种美,李泽厚在几部关于中国美学、艺术发展的著作中,多次强调人们通过物质工具和操作活动的多种多样性,开拓了广阔无垠的驰骋天地,这就是从度到美。《论语》中讲的中庸之道、中和思想、过犹不及正是度的审美内涵。《周易》中讲究线的艺术,正因为这线是生命的运动、运动的生命,强调的正是这种与大自然共有而同构的动态,因此由线的艺术抽象生成度的审美内涵。余论部分认为,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将“度”作为辩证法的第一范畴,人类族群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追求合理的生存、延续宇宙秩序,这并没有既定路线,而是在不确定性中去发明和建造,其关键点和根本点便在于发挥“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