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的后现代特征研究——以新浪微小说为例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cxp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博在国内的快速拓展,微小说这一新兴体裁也火爆一时。然而面对微小说的兴起,国内学界从理论和文学批评层面却较少给予关注。作为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网络文学的新成员,也作为大众文化的新现象,对于微小说进行理论研究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有众多作家和媒体对微小说的理论和存在价值产生了质疑,例如认为微小说不具备小说的基本要素,或者对其出版状况(商业化前景)不看好。鉴于微小说目前在国内面临备受批评的窘境,本选题试图从理论的角度对微小说的后现代特征及其价值判断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本研究将有助于对微小说的理性看待,并为微小说的存在和发展寻求理论借鉴。   从微博的诞生之日起,微小说的产生就是可以预见的。微小说已经成为微博这一传播平台的“标准配置”。微小说是网络文学中的一个门类,与传统文学的写作和传播媒介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而这也为其带来了传播机制和评价机制上的不同特点。微小说的产生源自于微博,而微博这个后现代的传播媒介成为了微小说后现代特征的全部起点,这种媒介的特征带来了大众与精英文化的界限消解。微小说的作者在创作上大量的采用了戏仿等具有后现代特征的手法,通过对经典文本的解构来达到目的,并且使得文本具有大众化的特性。由于微博的转发、粉丝机制,微小说不再是单纯以表达作者思想为中心的文学样式,而是更多的关注读者的想法和与受众的互动,成为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体裁。   后现代视角下的微小说展现给我们一个既有传统文学烙印,又有现代社会属性的新型大众化文学。这种文学样式,在题材、形态、语言、传播和消费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与传统文学迥异的诸多特性,这给我们提出了建立一种全新的文学评判理论的可能。微小说是一个符号,它标志着日常生活与文学艺术之间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纽带,而这正是微小说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真正意义。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女性职场热播剧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推动下逐步走热,本文将以近几年的女性职场剧作为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职场剧是以职场话题和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具体在论文中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阿尔志跋绥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独具一格的作家。他用独特的视角和笔触让人们看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生活在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人们的生存状态,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