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利益关系的社区调整及其发展趋势——以武汉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为背景的社会学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95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城市利益关系调整和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入手,以武汉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为分析背景,探讨城市利益关系的社区调整及其发展趋势,以进一步推进社区理论研究和社区建设实践。本文的核心观点是:社区是城市各利益主体及其利益需求发生分化与矛盾的基础领域,通过社区建设可以建立利益满足、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等社区利益调整机制,构建和谐城市社区和城市社会。简言之,本文的研究主题即通过社区建设对城市利益关系进行调整,也即城市社区的利益调整。围绕此主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分析和讨论: 第一部分为城市社区的利益主体及利益需求。城市社区存在居民、社区组织、驻社区单位和政府等四大利益主体。其中,居民是社区最为核心的利益主体,其利益需求是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社区居民的利益需求存在着不同的层次与结构,我们必须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以社区居民为中心进行分析,可以将社区利益需求主要分为社区物业和公共设施类,社区服务和保障类,社区民主治理类,社区管理类和社区文化心理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为城市社区的利益矛盾与利益调整。城市社区各利益主体既有各自利益需求,又有共同的社区利益需求。城市社区的利益矛盾表现为社区利益主体矛盾和利益需求矛盾等两个方面。社区利益矛盾形成的根本原因,主要有社区利益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和利益矛盾难以得到有效协调两个方面。因此,必须加强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建设在社区利益满足、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的重要作用。为此,必须加强四大社区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从社区公共服务生产、社区资源整合和社区治理行动等三条途径对社区利益关系进行调整。 第三部分为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与利益满足。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相对滞后与社区居民利益需求的多样化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时,首先必须进行服务需求评估和分析: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机制、社区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发挥居委会、非营利组织等在社区公共服务生产中的作用,促进社区公共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最后还要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网络建设,构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 第四部分为城市社区的资源整合与利益满足。城市社区资源的有限性与社区居民利益需求的多样化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社区资源的整合是城市居民利益需求满足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注重对社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整合,以充分满足社区公共服务需求的需要。在社区建设的资金筹集上,要建立政府投入、社会赞助、社区自筹和市场投资等多元渠道,重点建立以政府投入资金、驻社区单位共享设施的资源整合机制。 第五部为城市社区的治理行动与利益表达和协调。社区治理行动是满足社区利益需求和协调社区利益矛盾的重要途径,社区利益主体不仅通过社区动员、社区参与和社区组织等社区治理行动进行公共服务的生产和社区资源的整合,还通过社区治理行动进行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解决社区问题,实现特定的社区目标。第六部分为城市社区利益调整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大趋势:其一为城市社区内部的居民利益社区化;其二为城市社区之间的社区布局合理化;其三为城乡社区之间的一体化。为此,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城市社区的建设与治理,提高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利益关联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社区的普遍性投入和建设,促进城市社区之间和城乡社区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通过和谐社区的建设,城市的贫富、官民和强弱等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了极为有效地调整,城市社区日益发育成为保障有力、就业充分、广泛参与、高度自治、归属感强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利益共同体。
其他文献
小型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吸纳我国劳动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小型企业的劳资关系是整个中国劳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小型企业本身的不稳定
本文从历史记忆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共和国时期、民国时期及口述史中关于乌斯曼的三种历史记忆。  中国现代国家体系的确立,经历了中华民国(the Republic ofChina)和中华人民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第三装配厂(以下简称“三装厂”)是生产30~180马力中功率轮式拖拉机的专业厂.近年来,在一拖集团公司“三分四层”(“三分”即分兵突围、分块搞活、分兵挺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报业经营面临空前困难.在困难面前,浙报集团党委抓战略规划,抓转“危”为“机”,抓转型升级,抓破解难题,抓加快发展.今年上半年集团经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过程中不只是为了满足实用消费,而是更加注重与自己身份、品味、社会角色以及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具有符号价值的商品,并且希望通过符号消费体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因而社会上出现了符号消费现象。这种符号消费现象也反映在一些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本文以符号消费理论为依据,选择大学生为分析对象,对其符号消费行为进
本文利用PKUVIS微博可视化工具对不同角色在真实舆情网络的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官方权威者这一微博用户角色以其“互动关注矩阵”形态在舆情信息传播和引导中起到重要作用,进
宗教是个体自我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认同来源。宗教是青少年认同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宗教为青少年提供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宗教还是青少年认同发展的重要精神背景。祈祷、仪式等宗
传统节日是民众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集体创造,约定俗成的,并且通过口口相传得以传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自1985年首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深圳荔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