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写理论看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英译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翻译研究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其研究视角也随之更加广泛。翻译研究不再停留在单纯的语言层面,而是将翻译置于社会、文化、历史等语境下进行探讨,由此拓展了翻译研究所涵盖的范围,此时安德烈·勒菲弗尔为代表的操控学派开始从文化层面对翻译进行研究。勒菲弗尔认为,翻译就是对原文的改写。改写理论阐释了影响译者操控的三个限制因素,即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所有的改写都反映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并用某种方式操控文学在特定的社会中发挥作用。勒菲弗尔的研究是以目标文本为研究中心的翻译研究,其研究认为翻译是发生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文化活动,该观点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翻译理念,极大地扩展了本学科的研究领域,逐渐成为西方翻译研究的主流。  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是其代表作之一,于1987年出版,其英译本于1993年由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翻译并成功在美国出版,这对我国的文学、文化输出具有重大意义。莫言也因这部小说享誉国内外。2012年莫言因“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然而,国内外译界对其英译本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将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作为文章的理论基础,将《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因素对该译本的影响和具体的翻译策略,从而肯定了改写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着重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第二章为文献回顾部分,论文阐述了之前国内学者对勒菲弗尔操控理论及《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的研究。第三章为论文的理论部分,对操控学派和改写理论进行了阐述。接下来的第四章里,论文对《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的改写作了详细研究,此类改写主要包括词汇、文化负载词、文字意义等。论文的第五章为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认为葛浩文《红高粱家族》的英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改写,而这种改写是在诗学、意识形态和赞助人三要素的操控下进行的。由于本国意识形态的制约,葛浩文在翻译时改动了有关宗教的一些描述,并删除了大量政治方面的信息。基于此因,本文运用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通过对比译作与原作中的大量文本,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改写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
其他文献
在生态危机全球化和全面化的背景下,生态成为当前各学科研究的热点。在文学研究领域,生态批评家威廉·鲁克尔特(William Rueckert)认为探索文学生态学或者通过将生态学概念应用
为了寻找自身的社会认同,人无法避免成为某个群体的成员,内群与外群的形成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基于内外群不同的核心比较维度,群际以其异于独立个体的特点赋予群体成员全新的思考
介绍声音编辑软件GoldWave的基本使用方法,如获取音频、编辑声音和制作音频的特殊效果等.
变译现象的存在由来已久,例如广告的增译,新闻报刊的编译,科技信息的摘译等等。对于这些翻译方法的使用,中国学者黄忠廉教授,基于其多年的翻译实践,于2001年系统地提出一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