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盐环境中受力钢丝锈蚀的实验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模拟孔溶液中受力钢丝的系列实验,研究了钢丝起锈和锈蚀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和微观机理,以期获得实际混凝土结构受力钢筋锈蚀的共性认知。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在综述分析钢丝和钢筋锈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依托弓形和箱型两种力学锈断装置,单独或联合采用电化学、显微目测和力学锈断法监测了钢丝锈蚀时变过程的总体研究规划,着重探讨模拟孔溶液氯离子浓度和p H值、钢丝钝化状态、拉力水平和锈蚀性态影响下的钢丝起锈和锈蚀速率变化规律;(2)基于锈蚀钢丝电化学监测、高精度数字显微镜目测和力学锈断辨识,深化了钢丝“脱钝锈蚀”、“浮锈”和“力学锈断”三种起锈类型的差异性和关联性分析。“脱钝锈蚀”和“浮锈”并非总是可监测,此时电化学监测和显微镜目测方法失效,但力学锈断总会提示;三种起锈状态如若出现则顺序发生且随着钢丝拉力水平增大将趋于一致。“力学锈断”作为辨识和表征钢丝起锈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3)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的起锈形态不同,锈蚀发展的方向也不同,其中均匀腐蚀从单个起锈点开始径向扩展,而局部锈蚀则从多个起锈点开始沿深度方向发展,这导致了在电化学图像中,点蚀在早期的锈蚀程度要大于均蚀,但是长期看来均蚀的锈蚀程度要大于点蚀。(4)一般情况下,模拟孔溶液氯离子浓度越高和p H值越小,钢丝起锈越快、锈蚀速率越大,但存在较大p H值下钢丝锈断更快的现象。此反常规现象与钢丝锈蚀的性状有关——点蚀较均蚀更快地导致截面损伤。(5)钝化与未钝化处理的钢丝锈蚀也存在反直观理解的现象。钝化钢丝更快的锈断也可借助钢丝趋于点蚀或均蚀的锈蚀性状加以解释:钝化常常导致钢丝点蚀因而更快地锈断。(6)与电化学辨识的钢丝或钢筋表面面积损伤不同,力学锈断法直接辨识其截面损伤;当对于试件锈蚀接近均蚀性状的情形,两者辨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磁效应传感器在现代微机电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磁传感性能利用磁敏感材料对磁场的大小、方向与应用温度环境的高灵敏度实现。目前主要使用金属材料作为磁敏感材料,由于其消耗了大量的金属资源,新型材料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为此,本文提出从基底角度对站立石墨烯纳晶碳膜调控载流子,以及从电子照射能量角度对石墨烯纳晶碳膜调控结构两方面进行优化磁传感性能。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应用于电机转速测量的各向异性磁传感检测
农贸市场作为城市中为居民提供生鲜食品的重要来源场所,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农贸市场单一的功能和空间形式难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使传统农贸市场发展出现了滞后。因此在农贸市场周围出现了许多其他形式的商业与服务作为对传统农贸市场缺失功能的补充,使农贸市场的功能与空间逐渐呈现出复合化趋势。因此本文以深圳市农贸市场复合化趋势为切入点探究其建筑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的持续性扩张造成了可耕地面积的巨幅缩减,传统农业模式将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及未来城市的发展。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依赖逐步降低,将现代农业与城市空间相结合,可有效利用空间,缩短食物供应路程及时间,节约能源,新的生活及生产方式使现代农业与都市建筑遭遇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试图结合具体的研究性方案设计,从建筑学角度出发,在现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都市农业问题的语境下,探究农业与建筑空间结合的问题,并
(本论文为设计专题研究论文,成果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设计研究报告、第二部分设计成果。)婚礼是国人高度认可的人生大事和自古至今传承下来的特色礼仪,但是传统的婚礼筹备中所存在的问题正越来越成为新人的一种负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婚庆市场越来越火热,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却在中国目前的建筑实践上可以称得上是欠缺,因此婚礼堂研究设计应运而生。婚礼堂即“一站式结婚服务”婚礼堂,源自国外的“Hou
在国内老龄化严重的现实情况下,集居住和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全龄化社区养老模式已经成为当下养老模式的主流和趋势之一,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适老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索为老关怀的方法和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另一方面,笔者发现很多城市出现屡禁不止的老人自发性种植现象。尽管老人表示能够通过种菜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但还是因为政策层面、社区管理层面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再加上具体的空间操作上也存在些许问题
笔者以重要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立体复合化公共空间作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来探究站点与周边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设计要点。以精选国内外优秀站城一体化建设案例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以期在完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满足居民对于舒适便捷交通出行的需求、功能上与出行及相关城市生活的互动、环境景观上与居民城市体验的契合等设计手法上,为我国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笔者根据本次课题所研究的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的地块呈现一种高强度开发和高密度建设的环境背景,巨大的建设量和批量化的快速建造导致建筑形式的单一和绿色公共空间的缺失。城市空间的立体发展和高层建筑户外空间拓展成为了一种必然性,办公建筑出现的拓展活动平台成为绿色公共空间的替代和补充,为办公人群提供了共享交流、休闲娱乐、生态节能等多种可能性的开放活动空间,缓解了人们长期在巨构建筑下工作生活的心理压力。尽管拓展活动平台在办公综合体
在文化和经济多元化的共同作用下,博物馆日趋多样,不仅是以收藏、展览功能为主的建筑,还是融合学术、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功能的复合场所。博物馆的面向人群也不再仅仅是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基于博物馆的社会职能的扩展,它已经成为普通大众获取知识的学习场所和休闲聚会的社交场所。再加上基于复合化趋势对博物馆的影响,博物馆在功能与体验上将持续优化,以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物质需求和多元化的精神诉求。其中,无论是新建博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正处于新建与维修并重的阶段,大量建筑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设计基准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破坏,迫切需要进行鉴定、加固和改造才能保证正常使用和安全使用。但目前以设计软件进行结构分析,以人工统计为主的鉴定方法,计算结果不够准确,费时费力。因此,研究和开发鉴定系统来辅助鉴定工作的进行是很有必要的。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广,BIM(Building Infor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升与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大众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医院建设力度,为了尽快弥补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早期医院建筑多以满足较大数量的就诊需求为首要目标,普遍遵循以效率为先导的设计策略,医院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未能得到充分重视,较难满足就诊患者身心全方位的需求。当前,我国医院正处于全面贯彻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复合型医学模式的阶段,人们对医院建筑的要求不再限于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