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与诊断女子推铅球技术对提高我国女子铅球运动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选定进入201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系列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台JVC9800高速摄影机以拍摄频率为100f/s的速度同步拍摄,采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进行图像解析。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对象摆蹬动作协调,右脚蹬离地面瞬间蹬地角偏大,左腿摆动偏高,两大腿间夹角偏小,身体重心起伏较大;滑步时间稍长,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差距;滑步中上体上抬较大,影响了躯干扭紧程度和超越器械的动作质量。(2)过渡阶段左脚积极压插着地不够,过渡阶段时间较长,左脚落地瞬间躯干前倾角和左肩后倾角偏大,左臂打开较早,影响了身体扭紧程度,过渡阶段超越器械效果不理想。过渡阶段8名运动员左脚着地瞬间的左膝角偏小,左脚着地瞬间左侧支撑制动效果欠佳。(3)最后用力阶段大部分运动员有右肘关节提前用力的不合理现象,右下肢蹬伸不够充分,影响髋部和身体重心的前移;铅球出手瞬间,左髋伸展不充分,左踝角和左膝角的蹬伸幅度不够充分,有屈髋现象;研究对象的最后用力距离较短,在铅球出手瞬间,铅球出手高度、铅球出手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