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遗民之一的魏礼抱着民族大义同其他诸子隐居翠微峰,读书讲学,外出游历,切磋交友。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受其他诸子尤其是魏禧的影响,魏礼在治学和处世思想上强调“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其诗文创作当中,并将诗文与易堂诸子在“国耻家仇”中所呈现的砥砺气节,即“真气”合为一体。个人性情的真挚与纯正使得魏礼的诗文更加贴合道德伦理下的社会现实。他主张文学创作应该“有谓”,并以古人创作的“气”“格”“法”为自身所用。在遵循传统文学章法的前提下,融合自身的性情与艺术特色,强调章法的灵活妙用。他强调作文方法应当重视“常态”下的“变”,即“神奇变化,不外乎法,常至而怪,实至而灵”。这也是魏禧“积理练识”方法的延伸。魏礼强调“博而约之”的积“理”与广闻见识的游历和交友,其目的在于使文章的实用更能切近时势发展。魏礼强调作文以奇为胜,这个“奇”是“博而约之”的“理”与真知灼见的“识”的共同影响,这是对传统创作手法进行的艺术改造。因此,魏礼为文之“奇”表明了士子以历史眼光来洞察时势变动。“探本固贞”的道德追求使得魏礼文章兼具实用性。“变”带来的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等层面的动荡使得魏礼呼吁众人应承担士子背负的社会职责。魏礼的文学思想很符合“经世”思潮下的需要,在同世文学大家提出的思想中既有颇为相通的地方,也有自身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