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流动背景下中小学流动教师的职业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85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教师是基础教育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初到新学校后的职业适应,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及其自身的专业发展。   本研究以沈阳市教师流动制度下的中小学流动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自编的《流动教师职业适应问卷》和修订的《社会支持量表》为研究工具,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流动教师的交流初期的职业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论如下:   (1)流动教师交流初期的职业适应包括4个方面,分别是环境认同、工作胜任、变化应对、人际交往。   (2)流动教师职业适应在学校类型、交流年限、学校变化、适应期、交流原因上主效应差异显著。交流时间和适应期,交流时间和交流原因交互作用显著。小学教师总体适应好于中学教师;08年参与交流的教师好于其他年份的教师;普通到重点学校以及普通到普通学校的教师好于重点到普通学校的教师;适应期为1-2个月的教师好于适应期更长的教师;自愿参与的教师好于强制交流的教师。   (3)流动教师社会支持在交流年限和适应期上主效应差异显著,交流原因和适应期的交互作用显著。08年以及07年参与交流的教师高于06年参与的教师;适应期为1-2个月的教师高于适应期更长的教师;自愿、动员参与的教师高于强制、抽签参与的教师。   (4)流动教师交流初期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职业适应越好,同事、校长、学生支持能对职业适应产生不同预测,同事是流动教师职业适应最重要的支持源。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有着浓厚人文色彩和深厚人文关怀内涵的学科,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得到培养、塑造、发展和完善的教育活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人文性是本学
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员梯队建设的战略举措,是我国“体教结合”的最佳方式,旨在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并实
中国电视剧是处在特定文化和经济环境中的艺术产物,它具有独特的媒介传播特性。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作为当代中国的一项主要叙事艺术,充分体现了家庭通俗艺术的基本传统,它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