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活动型微课程开发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ru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课程为教育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可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凸显了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性。《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需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突出“线上线下”泛在学习的理念。本文通过活动型微课程的开发,利用“线上”微课程与“线下”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探索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新渠道。在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地理实践力、微课程以及活动型微课程进行了综述与概念界定。其次,通过调查法对学生和教师展开调查,了解到微课程的应用现状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情况,进而分析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为活动型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现实依据。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微型化、理论联系实际、活动性、主体性以及双向性作为活动型微课程的开发原则,并探索了具体的开发途径。根据学生不同层次水平培养的需要,本文将活动型微课程划分为实践导向类和问题探究类,并对两类活动型微课程的开发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接着分别以“成都市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以及“流水侵蚀作用模拟实验”作为案例进行了课程开发,并对实践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本文就开发的微课程进行了应用效果研究,构建了两类不同活动型微课程的效果评价量表和评分准则。采用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检测,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探究了新渠道,激发了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学科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办学特色以及大学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云南省高校体育学科受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在国内高校体育学学
苜蓿是优质牧草之一,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因其适应性强,在鲁北地区种植范围较广,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苜蓿的生产已经做到良种、良法、良机、良技“四良”配套,初步解
分析研究了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前期和同期欧亚地区环流背景的逐日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致洪暴雨过程发生前后乌山地区阻塞高压强度指数(UBHII)逐日变化特征及其对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性强暴雨过程均发生在乌山阻塞高压强高峰后的减弱期,即在淮河流域发生持续性强暴雨过程之前乌山阻塞高压就发生了突变;同时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并登陆后
用差示量热扫描热分析仪(DSC)对在超临界CO2下聚合制备的尼龙-64样品进行了非等温结晶研究.用Jeziomy法和莫志深法对Avrami修正的方程进行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处理,计算并得到了
个人发展问题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问题。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人发展的有关论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是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唯物史观的关键;对个人发展受
目的:系统评价应用单纯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3期)、EMbase、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等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建筑技术的进步是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对于建筑施工单位来说,施工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5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