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阳性神经纤维在退变腰椎间盘的分布及意义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椎间盘是人体内最大的无血供组织,同时也是最容易和最早发生退变的组织之一。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不可逆的病理过程,可引起椎间盘源性腰痛和腰椎间盘突出,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对于腰椎间盘退变无有效的治疗办法,髓核细胞移植、细胞因子注射、基因治疗等方法还处于动物试验阶段,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目前对于腰椎间盘退变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椎间盘退变引起的疼痛、神经压迫等继发性改变,并非针对病变本身。对腰椎间盘退变的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到有效的治疗椎间盘退变方法。P物质(Substance P,SP)作为传递疼痛信息、引起腰痛的神经肽被人们接受,近年来研究发现P物质还可以刺激bFGF、IL-1、TNF、NO等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因子对于椎间盘的退变有重要作用。关于P物质的分布和数量与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的关系,我们了解的比较少。目的研究腰椎间盘中SP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和数量,探讨其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更深入的了解腰椎间盘退变的机制,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提供试验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了行腰椎间盘切除术切除的21例病变椎间盘标本,术前全部行腰椎MRI检查,对照组采取4具新鲜尸体的L3—S1椎间隙12个正常椎间盘。将取出标本固定后切片染色,观察正常和病变椎间盘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标本内SP染色阳性的神经纤维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p<0.05为显著性的检验水准。结果镜下见退变椎间盘纤维环板层状结构破坏,类软骨细胞增生、聚集成簇,外形由纺锤形变成了圆形,基质合成增多,髓核纤维化。SP染色阳性的神经纤维偶见在3个正常椎间盘纤维环外层,较多地发现在19例退变椎间盘,分布于纤维环内层甚至髓核内。病变组SP神经纤维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SP神经纤维数量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正相关,而病人年龄与SP神经纤维数量、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无相关性。结论1退变的腰椎间盘纤维环内层和髓核有神经分布、血管肉芽组织增生。2在腰椎间盘退变时有SP的合成和释放进入腰椎间盘内。3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和SP阳性神经纤维数量正相关,SP可能加速了腰椎间盘的退变。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病理性瘢痕(pathologic scar)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它们是创伤修复过程中组织过度纤维化的表现,以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大量胶原
阐述了汽车转向系统5轴试验台的性能特点。介绍了试验台整体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测控系统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最后利用该5轴转向试验台进行基本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
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主产区与核心区建设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其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不高,土地规模经
目的:为比较曲马多与利多卡因在全身麻醉拔管期对于拔管反应的影响,为麻醉过程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本实验选择ASAI-II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
目的:测量国人男性颈椎上下终板顶点的高度,以指导颈前路手术钢板的固定。方法:防腐男尸14具,从寰枕关节及颈7胸1椎间隙分离,常规拍摄标本的正侧位片,剔除周围软组织,共得到
【背景与目的】梗阻性黄疸(OJ)病人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常并发感染并死于败血症,提示OJ患者免疫功能减退。作为机体重要防御体系——网状内皮系统主要成员的枯否细胞(Kupff
目的:栀子豉汤为《伤寒论》治疗“虚烦”而又“心中懊恼”的名方,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栀子、淡豆豉均有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的作用,关于栀子豉汤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
[目的]手术创伤、脓毒症均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通过对腹部重症脓毒症患者机体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及补体1gA、1gG、1gM、C3、C4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窗口,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化大都市。江式高──深圳特区第一位摄影记者,用镜头记录了深圳特区二十多年的
期刊
在当前世界语境中,"治理"成为各国内部乃至国际关系间最核心和最重要的话语命题之一。它之所以变得如此时髦,是由于全球化浪潮中各国内政与国际矛盾层出不穷,国家需要"治理"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