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重组鸡痘疫苗免疫效力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7043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是由冠状病毒属的冠状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我国在防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过程中,目前通常采用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血清型疫苗H120,H52,还有许多由地方分离株通过鸡胚致弱制备的商品化活疫苗。但由于我国大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不同血清型的出现,对感染异种IBV分离株而发病的免疫鸡群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作用,造成了我国免疫鸡群中IB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禽痘病毒载体疫苗在生产实践中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部分产品已经投入使用。本课题组已构建rFPV-S1-IFNγ和rFPV-S1,前期试验效果良好。本研究对其免疫效力进行了重组鸡痘病毒疫苗同弱毒疫苗比较试验、最小免疫剂量测定、安全性、遗传稳定性、不同条件保存对疫苗效价的影响等工作,为疫苗进一步的中试和推广作铺垫。 为了检测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rFPV-S1-IFNγ与rFPV-S1用鸡胚成纤维细胞接种传代至30代,取第15、20、25、30代重组病毒作为受检代次。病毒蚀斑检测证明,重组病毒的效价在2×10~5上下波动,X-gal显色后所有蚀斑均呈蓝色;提取重组病毒基因组DNA,分别用S1和鸡Ⅱ型干扰素基因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4个代次的重组病毒rFPV-S1-IFNγ均检测到了大小分别为660bp和500bp目的片段,在重组病毒rFPV-S1中也均检测到了660bp的S1基因特异性片段,序列测定表明2个外源基因在细胞传代过程中没有发生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改变;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各代次重组病毒中插入的外源基因均能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特异性荧光。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经过30代的传代后外源基因能够稳定表达。 将共表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和鸡Ⅱ型干扰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用生理盐水恢复至原体积,取0.1ml翅膀内侧无血管处接种1周龄SPF鸡(相当于1.0×10~5PFU/羽)。结果表明,即使采用原倍重组疫苗注射试验鸡也不会引起试验鸡发病,重组疫苗对试验鸡是安全的。 将100只4周龄SPF鸡分为4个组,分别免疫rFPV-S1-IFNγ、rFPV-S1、H120,并设PBS对照,免后4周用IBV LX4株攻击。结果13/22的鸡免疫rFPV-S1-IFNγ后能获得保护,rFPV-S1免疫组和H120的保护率分别是18/24和17/22。rFPV-S1-IFNγ免疫后能缩短IBV呼吸道排毒时间及病毒抗原在肾脏组织中存在时间,仅在攻毒后的6-8d可以在喉拭子和肾脏组织中检测到病毒和病毒抗原,比rFPV-S1和H120弱毒疫苗免疫组分别缩短了2d。H120弱毒疫苗和重组鸡痘病毒免疫组肝、脾、肾、肺和气管的病理变化轻微,rFPV-S1-IFNγ免疫组在攻毒后的第16d观察到病理变化,比rFPV-S1和H120弱毒疫苗免疫组攻毒后病变持续时间短了4d。试验鸡的血清学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表明,疫苗接种后3周全部实验鸡均为IBV抗体阳性,其中,H120弱毒疫苗免疫组抗体水平最高,其次是rFPV-S1免疫组,rFPV-S1-IFNγ免疫组的抗IBV抗体水平最低。除了rFPV-S1-IFNγ免疫组CD4~+T淋巴细胞攻毒前下降较为明显,TCRγδ~+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是最高的,其余各免疫组外周血CD4~+T、CD8~+T和TCRγδ~+淋巴细胞变化水平比较平稳。上述试验结果说明rFPV-S1-IFNγ促进了CD8~+T淋巴细胞的成熟,抑制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提高了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限制了机体B淋巴细胞的活化以及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同时,rFPV-S1-IFNγ还能抑制活疫苗免疫接种引起的试验鸡增重降低作用,rFPV-S1-IFNγ的免疫试验鸡的增重没有受到疫苗接种的影响,与rFPV-S1和H120弱毒疫苗免疫组有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禽流感(Aivan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低致病力禽流感常引起呼吸道症状,产蛋量下降。1994年首次报道H9N2亚型AIV在中国流行,并且已成为
随着学生们步入到高中阶段,高中学生需要做好高中阶段的学习工作.高中物理作为学生们高中学习阶段需要进行学习的重要的学科内容,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雏鸡法氏囊等免疫器官中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或B淋巴前体细胞,使鸡群产生严重、长期
搞好英语教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和谐融洽的情感因素,能产生良好的共鸣效应,是实施并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解学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初中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思想,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教育,对于教学体系也逐渐地进行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多位老师提出采用阅读教学法.虽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其中,
对于初中数学知识而言,高中数学知识在逻辑性、广泛性、抽象性等方面更为显著,这就导致部分本来初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进入到高中之后难以适应,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究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