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购作为企业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活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证券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上市公司并购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的热点之一。虽然从20世纪50、60年代起,西方学者对资产重组的研究浩如烟海,并己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方法和结论。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活动在运作机制、股权结构、法律环境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的并购活动绩效是否与西方国家的相一致?本文拟从并购重组绩效的角度,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2000年和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分两部分,围绕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两个主题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资产重组是否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收购方主体、并购时间及控股股权比例对绩效的影响,以及市场存在的障碍和对未来的展望。 第一部分首先界定了并购的概念,对并购的类型进行了阐述,归纳总结了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然后在企业并购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首先在国内外学者对并购绩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与评价了异常收益法、财务指标体系法。运用这两种方法对2000年和2001年的并购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发现收购方为民营企业的并购绩效高于收购方为国有企业的并购绩效;牛市时并购重短期效果,熊市重长期效果;控股股权比例大小对绩效影响不明显。本论文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并购理论和动因的分析,剖析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作用、绩效、制约因素与未来发展,旨在能合理地评价并购活动,从而能为上市公司并购战略制定与执行提供指导,也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相关实证研究作一点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