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磁矩的相对论描述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hame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子核磁矩是原子核最重要的物理观测量之一,它反映了原子核结构的重要信息.在单粒子壳模型中,质量数A为奇数的原子核的磁矩由最后一个未配对价核子决定,由此得到的磁矩值称为Schmidt值.到目前为止,实验上测量了大量原子核的磁矩,大部分都与Schmidt值存在较大偏差.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非相对论框架下,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原子核磁矩的实验值与Schmidt值之间的偏差可以通过介子交换流和核芯极化效应解释.   近二十年来,相对论平均场(RMF)理论在描述原子核性质,特别是结合能、半径、形变等基态性质方面,取得很大成功.已有研究表明,在RMF理论中研究原子核基态磁矩,必须考虑价核子的极化效应.这种极化效应可以在包含奇时间场的形变RMF理论中得到自洽的处理.然而,即使如此,RMF理论也仅再现了LS闭壳加减一个核子的原子核的同位旋标量磁矩.因此有必要基于包含奇时间场的形变RMF理论计算得到的磁矩,并进一步在相对论框架下考虑介子交换流和核芯极化效应的修正,研究奇A原子核的磁矩.   本论文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包含奇时间场的形变RMF理论中,利用组态固定的约束方法,研究形变奇A原子核33Mg的磁矩,并考察奇时间场和形变效应的影响;二是基于包含奇时间场的形变RMF理论计算得到的磁矩,考虑介子交换流和核芯极化效应的修正,以15,17O,15N,17F,39,41Ca,39K和41Sc为例,研究LS闭壳加减一个核子的球形奇A原子核的同位旋标量磁矩和同位旋矢量磁矩;三是以207,209Pb,207Tl和209Bi为例,考虑介子交换流和核芯极化效应的修正,研究j-j闭壳加减一个核子的球形奇A原子核的磁矩.其中,介子交换流中只考虑了最重要的单π介子交换流,核芯极化效应采用微扰理论处理,并考虑至二阶修正.   对于奇A核33Mg,研究表明其基态具有长椭形变,得到的基态能量与实验值相符合,同时也较好地再现了实验磁矩值.详细讨论了考虑奇时间场后,互为时间反演态的单粒子能级劈裂、中子流、原子核磁势对结合能的贡献以及价核子对核芯的极化效应等.   对于具有LS闭壳核芯的原子核,研究表明:1)考虑单π介子交换流对同位旋标量磁矩的修正很小,但对同位旋矢量磁矩的修正很显著,而且仅考虑单π介子交换流不能够改进对同位旋矢量磁矩的描述;2)二阶核芯极化效应对同位旋标量磁矩和同位旋矢量磁矩的修正都很重要;3)同时考虑单π介子交换流和二阶核芯极化效应后,同位旋标量磁矩值与实验值相符,也很好地改进了对同位旋矢量磁矩的描述.   对于具有j-j闭壳核芯的原子核,研究表明考虑单π介子交换流、一阶和二阶核芯极化效应后,相对论理论很好地描述了这些原子核的磁矩,并发现考虑π介子的贡献对原子核磁矩的微观描述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微流光学是一门微流技术与光学的二级交叉学科,它不仅为微流芯片中液体与微粒的精确操控提供了手段,也通过集成多样的光学元件,在微流芯片中实现了高灵敏度的检测。微流光学器件
未来超导托卡马克ITER高功率的运行必将带来严重的等离子体与壁的相互作用,对于壁释放的杂质和壁上滞留的氚,必须进行有效的放电清洗。本论文在EAST/HT-7上系统地研究了直流
学位
光学薄膜是光电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光电仪器性能的改善有很大好处。随着镀膜技术的发展,薄膜的种类呈现多方向发展,常用的薄膜有减反射膜、增反膜、偏振膜、滤光膜、消偏振膜
心脏是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各种心率失常的机制解释和治疗,一直是生物学、生理学和医学的重要课题。非线性科学是在解决复杂系统运动问题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它成功渗透
对激光脉冲而言,尤其是少周期的短脉冲,载波相位(carrier-envelope phase,简称CEP)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很多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都有着显著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载波相位效应:
学位
联苯丙二氨酸(L-Phe-L-Phe,FF)是最简单的生物肽之一,因其在纳米器件、生物传感、药物输送、光催化以及抗菌等领域的重大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如何制备形
学位
为了解释观测发现的宇宙加速膨胀的现象,科学家们尝试了两种解决方案:修正引力理论和构建暗能量模型。例如受额外维理论启发而建立的高维引力模型,修改Chaplygin gas(MCG)模型,宇
原子核的多重碎裂,是中高能重离子碰撞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入射能量的降低,重离子碰撞过程所形成的复合体系将发生熔合裂变或准裂变。对于质量较重和电荷较大的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