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江城”和“百湖之市”的美誉。但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武汉的历史文脉和特色空间正在不断消失,引发了城市特色缺失,对城市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结合武汉城市特色风貌研究已取得的成果,本文首先从自然特色风貌和人文特色风貌两个层面,归纳总结了武汉“山清水复、楚韵悠然”的自然特色风貌和“兼容并包、大气厚重”的人文特色风貌。指出目前武汉城市特色风貌存在水污染严重、缺乏本土特色、隐性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政策与民众行为模式之间存在内在矛盾;全球化带来城市空间特色的趋同;建设性破坏;急功近利导致系统梳理城市特色资源受阻等。然后根据城市特色资源的理论,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三方面详细阐述了武汉城市特色风貌资源的丰富性,以形态要素和社会要素为出发点,梳理了武汉城市特色风貌空间的各种构成要素。本文根据点—线—面的空间分类思路对能够体现武汉城市特色风貌的空间进行分类和解析。同时,以《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为指引,将武汉的特色风貌空间分为大型城市色彩景观节点、城市色彩界面控制带和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片区。基于城市特色空间功能导致的色彩差异,将武汉特色风貌空间划分为历史建筑街区空间、金融商贸空间、生活居住空间、高科技工业园区空间、风景旅游空间等。本文基于“人气场”和“级区系统”理论,通过认知地图法和SD法,以公众对武汉风貌空间的切身感受为主要依据,结合“亲密感”、“兴奋度”、“持久性”这3类评价敏感度的主要指标,将武汉城市特色风貌空间分为一级城市特色风貌空间、二级城市特色风貌空间和三级城市特色风貌空间。同时,笔者指出城市特色风貌空间的等级划分是动态的,即一级城市特色风貌空间保护利用不当可能降低至二级或三级,三级城市特色风貌空间得到创造性开发与优化可以升级为一级或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