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中、小动脉狭窄、闭塞症临床应用及评价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iqiang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38例介入治疗(超声消融TUA、球囊扩张BAP、支架SES、动脉灌注AF)的2型糖尿病下肢中小动脉狭窄、闭塞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并发症、早期、中期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对38例2型糖尿病下肢中、小动脉狭窄、闭塞症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在38例糖尿病足患者中,有2例患者进行支架球囊扩张术(髂总,髂外动脉),8例患者进行单纯动脉灌注治疗,28患者进行超声消融、球囊扩张、动脉灌注治疗。男性28例(73.68%),女性10例(26.32%)。年龄45-90岁,平均63±10岁,糖尿病平均病程10.8±6.4年,平均HbA1c 9.43±2.04(%),平均空腹血糖8.39±3.17(mmol),平均餐后血糖12.39±4.24(mmol)。术前向患者询问行走里程,测双足皮温,ABI,术后一周复查,3个月后随访患者是否溃疡面愈合,行走里程有无改善、复查ABI指数、皮温并与术前进行对比评价。结果38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下肢溃烂、外伤后经久不愈,进行介入治疗后及局部换药后全部愈合。22例患者术前有下肢麻木症状,术后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上的缓解。所有患者自述术后到出院之间下肢冰凉症状明显好转。21例患者术前有不同程度的静息痛或间歇性跛行,术后12例患者明显缓解,3例患者未缓解,3例患者出现疼痛加剧情况,余4例患者失访。随访12例有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可延长平均行程达662.5±191.2(m)(P<0.05)。有13例患者术后一周随访术侧下肢ABI指数提高0.25±0.11(P<0.05)。有11例患者术后3个月后进行测ABI指数与术前进行比较,了解手术中期疗效,结果为术侧提高均数0.18±0.06(P>0.05)。其中有12例患者术后一周随访患术侧足皮温平均升高1.81±0.50(℃)(P<0.05)。9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皮温,术侧较术前提高2.18±3.03(℃)(P>0.05)。有1例患者术后第5天突发生急性心梗死亡(既往有急性心梗病史,考虑与介入手术无直接关系)。有12例患者出现轻度介入术后并发症,但未出现不良后果及后遗症。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中小动脉狭窄、闭塞症患者介入手术后早中期能有效改善动脉闭塞、狭窄,使患者下肢溃疡愈合、延长行走路程、提高皮温,但长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程序化及玻璃化两种超低温冷冻处理人卵巢皮质后对卵泡活性的影响从而评估,比较两种冷冻方案的冷冻效果。方法:收集70例人卵巢组织,每例皮质组织修剪成大小约2mm × 5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是否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凋亡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传代培养NRK-52E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高糖组、Art小剂量组、Art中剂量组、Art高剂量组、依那普利组。培养48 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比色(MTT)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