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文化与四川现代小说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wang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袍哥是在清代四川特殊病态社会历史语境之下诞生的以底层游民群体为主的互助自保组织,历经了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勃兴、蜕变几个历史阶段。从其表现出的趋向与特征来看,也应该具有文化的特质与内涵。笔者认为,袍哥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和群体当中产生,并逐步形成为一种和主流文化同源却又相异甚至对立的地域性的亚文化系统。概括起来说,袍哥文化即是一种涵盖面大流传广的民间地域性亚文化体系。它既是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因素的复合体,也是游民意识、帮会文化、江湖文化、土匪文化各文化因素的杂糅。正因如此,袍哥文化也相应呈现出其复杂性的一面:既有历史的正义性、进步性(比如侠义精神、斗争精神、反叛意识,代表了底层人民朴素的民间伦理观念和阶级意识)的正面价值体现的一面,同时也有其局限性(落后性)和反动性(比如经济上的依赖性和掠夺性)的负面价值体现的一面。历史证明,在近现代四川的社会历史当中,袍哥文化的这种正反两方面的价值效应,无时无刻不在深刻地影响着四川社会生活的全部,模塑着四川人的道德观念、思维模式、价值理念与性格心理,改变着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故而,在日渐重视区域文化研究的当今学界,作为巴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袍哥文化,也应该有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探究的必要。在文学的四川,身处近现代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西方异质文化激烈碰撞、交融中的文学川军,普遍被赋予了较强烈的本土文化意识,以一种或热烈,或冷静的姿态回望乡土,去关注,去审视故乡的乡土文化。并纷纷把笔端投向了自己更为熟悉的家乡,或赞美、讴歌,或批判、控诉,把在袍哥文化、巴蜀生态下的四川社会作为他们深度开掘的艺术领地,不遗余力地去挖掘其背后隐藏的原始生命强力,去展现四川人民反抗、叛逆的群体个性和强者崇拜的社会心理,去呈现巴蜀地域独特的社会世情与民俗风尚;致力于对宗法四川乡镇社会的罪恶、黑暗与腐朽、没落进行全方位展示和深度地揭露与批判,从而给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由袍哥、军阀、土匪、官僚、地主甚至洋教势力交织控制的四川袍哥生态社会。由此体现出他们对于巴蜀文化(这里主要是指袍哥文化)的一种普遍理解、接受和在此基础上的自我创化,带来了四川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不但由此丰富了我们对于袍哥文化的认知和体认,同时还以他们不菲的创作实绩,为四川现代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确立了他们在四川现代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体现出了巴蜀地域文学的独异文学价值与风采。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对于四川现代文学的关注虽历时已久,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从巴蜀地域文化视角去探究四川文学,还远远不够,成果也不算丰厚。从巴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袍哥文化入手,来考察文本生成背后丰富的文化背景以及作家创作的文化生成机制,去了解文化与作家、文化与文本之间更深层次的关联,更是严重缺乏,只见于篇章涉及与零星的单篇论文,不但不够全面,而且在深度上也有所欠缺。本论文所做的尝试即是选取袍哥文化这一具有鲜明地域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形态为切入口,选取最能代表时代特征和创作实绩的小说这样一种文学体式,以此来探讨四川现代文学的生成机制与历史价值。并以李劫人与沙汀及其小说作品为研究重点,试图去厘清文化与作家、作品之间的密切关联;去勾勒袍哥文化独异的文化特质与文化传统对四川现代小说作家文化个性、性格心理、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艺术风格的模塑与建构;去呈现他们小说文本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与精神内涵。本论文共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正文部分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梳理了袍哥组织的源流、称谓由来、组织形态、历史衍进以及社会影响,阐述了四川袍哥社会的形成及其特征。重点概括了袍哥文化的概念,并把袍哥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义气为先”、反抗精神、民族意识、“丛林法则”下的强者崇拜。第二章探索了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交融时期四川现代小说作家的文化心理接受。重点探讨他们对于袍哥文化的接受与创化,致力于寻找他们的创作与袍哥文化之间的契合点,探讨地域文化资源向作家个人资源的转化。分别从袍哥精神、强者崇拜、袍哥民俗风尚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了袍哥文化在他们文本中的具体呈现,从而概括出在袍哥文化语境下的四川现代小说的历史价值与地位。第三章探讨了李劫人及其创作与袍哥文化之间的关联。重点探究了袍哥文化既有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对李劫人个性心理、性格气质、思维方式和文化品性、文学思想的模塑与儒化。选择李劫人富有代表性的“大河小说”来阐述了袍哥文化基本内涵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重点探究了袍哥文化对四川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尤其是李劫人笔下三个女性形象(蔡大嫂、伍大嫂、黄澜生太太)行为模式、个性心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影响及其表现。第四章梳理了沙汀与袍哥之间的历史渊源,探讨了袍哥生活体验及袍哥文化与其选择文学表述的关联,阐明了袍哥背景及故乡安县浓厚的袍哥文化语境对沙汀走上文学道路的影响。分别从乡土书写的自觉确立与讽刺艺术的自然运用两个方面重点阐述了袍哥文化对沙汀小说创作个性形成的影响。从“强者崇拜”的社会文化心理、乡镇社会的罪恶根源两方面概括了袍哥文化精神内涵在其“乡镇小说”中的真实再现与负面文化价值的体现。
其他文献
随着干休所老干部“两高期”的进程加快,老干部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多元和依赖。干休所卫生所作为老干部医疗保健服务的前沿,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还要注重运用健康
“文化大革命”时期蒙古族文学,作为当代蒙古文学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蒙古族文学研究中一个绕不开的沉重的课题。从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算起,人们已就这一课题断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拔管后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68例拔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在拔管患者初期进行心理疏导和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照组33例进行
目的:通过观察米索前列醇片配合丙泊酚加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的临床效果。方法米索前列醇片600 ug研粉放置阴道后穹窿,2 h后在门诊静脉麻醉下行无痛取环,观察宫
本文运用把比较文学、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各种文学理论融会贯通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和视角,对中国朝鲜族著名小说家金溶植的历史小说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探讨他的历史小说
冯梦祯(1548-1606),字开之,号具区,别号真实居士,浙江秀水(今属浙江嘉兴)人。他集文人、官员、名师、居士、鉴藏家、校勘编辑者等多种身份于一体,在明万历年间的江浙一带有很
在动态变化的无线信道环境下传输数据时,选择适当的传输速率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系统的性能,目前已经有多种速率自适应算法被提出。针对RBAR速率自适应算法需多次发送RTS/CTS控
近年来,媒体中名人广告的盛行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名人虚假广告也频频出现,造成了消费者损失等一系列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名人虚假广告必须被关注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