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半野等中心切线照射,确定等中心点的定位方法。2、通过建立1/2野间距和有效治疗深度的数学模型,得到估算胸壁半野等中心切线照射有效治疗深度的经验公式。材料与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重庆市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2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行乳腺癌术后胸壁半野等中心切线照射常规模拟定位,利用三维激光灯系统,在模拟定位机下确定等中心照射的中心点。2、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行CT模拟定位,并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分别进行胸壁靶区和胸壁、内乳淋巴引流靶区的放疗计划的制作。测定相关参数,建立模型。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胸壁切线野照射,内外切线野1/2野间距和有效治疗深度的关系。结果:1、用三维激光灯法半野等中心定位后,内外切线野的源皮距(SSD)基本相等,表明原点位于射野中心轴线的中点。25例患者利用三维激光灯定位,原点和射野中心轴线中点的差值均数为0.54㎝,标准差为0.19㎝。同时参照三维激光灯定位法的条件行CT模拟定位后,EPID验证位移误差≤3㎜。2、胸壁靶区半野等中心切线照射有效治疗深度的经验公式:Y=0.7X-1.9 (X取值范围:7.9㎝-12.1㎝)。相关系数(r)=0.7738,其假设检验t=5.3254,p=0.0000,故认为自变量X和应变量Y之间有直线关系;胸壁、内乳淋巴引流靶区半野等中心切线照射有效治疗深度的经验公式:Y=0.5X-0.8 (X取值范围:9.3㎝-13.4㎝)。相关系数(r)=0.6384,其假设检验t=3.615,p=0.0018,故认为自变量X和应变量Y之间有直线关系;3、选用两种剂量参考点得到的入口剂量均数、标准差分别为:胸壁靶区114.7mu,6.0915mu;113.68mu,7.2728mu。t检验示t=0.5692,p=0.5719;胸壁、内乳淋巴引流靶区112.36mu,5.0652mu;111.68mu,6.8418mu。t检验示t=0.3994,p=0.6914。认为两种方法所得入口剂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利用三维激光灯法行乳腺癌术后胸壁半野等中心切线照射放疗定位,可以快捷、准确地将原点置于射野中心轴线的中点。同时能较好地保证治疗时体位的重复性。2、乳腺癌术后胸壁半野等中心切线照射常规模拟定位,计算剂量时,由于胸壁轮廓弯曲不规则、射野中包含部分肺组织及半野或四分之一野(不规则射野)均需要剂量校正。手工计算很难得出准确的结果。可利用经验公式算出有效治疗深度,得到较为准确的入口剂量。3、乳腺癌胸壁切线野照射选择两种不同剂量参考点所得入口剂量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亦无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