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也开始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国内市场并购案例的增多。我国资本市场的并购采用方式也较为多样,但大部分采用协议并购方式,但其中有还有一大部分采用二级市场收购,这就使得并购很容易演变成恶意收购事件。2015年底的“万宝之争”彻底点燃了国内资本市场,无论是媒体、公众还是其他市场参与者都被“万宝之争”所吸引。“万宝之争”源于以姚振华为首的“宝能系”企业在二级市场不断买入万科A股票,其持股比例一度超过万科原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以王石为首的万科管理层试图用停牌方式争取时间以寻求反击“宝能系”恶意收购的方法,但收效甚微,其重组方案遭到“宝能系”与华润集团的一致反对。在停牌半年之后,万科才选择复牌,复牌后“宝能系”依然从二级市场不断买入万科股票,持股比例一度超过25%。这一场长达半年之久的控股权之争引起了行业高度关注,大多数人都关注收购双方的博弈过程,但鲜有人关注博弈的根本动因,即股东利益。万科各方股东在此次博弈中的根本出发点都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其不同反应也都由此而来。此次“万宝之争”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很多同类上市公司开始反思万科被轻易收购的原因。本文通过对相关经济学以及管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万宝之争”的起因以及博弈过程中导致各利益相关方的做出不同反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分散与否会导致公司成为恶意收购的目标,并且在恶意收购中持股比例不同的股东会倾向于保护自身利益而忽略其他股东利益;同时,在恶意收购中持股比例少的股东缺乏有效的方法与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针对发现的问题,本文在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得股权结构与万科类似的上市公司可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不至于轻易的成为恶意收购目标,同时,也为中小股东在此类事件中指明了维权的途径与道路,使之能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