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吸链调节植物细胞死亡及光合过程中植物细胞外ATP生理学作用的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19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作为细胞内的主要能量和代谢的中心。现有研究发现,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参与调节细胞死亡和光合作用。细胞外ATP作为信号分子已被证明参与植物多种生理反应过程,并可通过结合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激发细胞内Ca2+等二级信号分子。但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对植物细胞死亡及光合过程的调节过程中是否细胞外ATP扮演着一定的生物学功能鲜有报道。基于此,本文以烟草悬浮细胞(Nicotiana tabacum L.CV.Bright Yellow-2)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呼吸链抑制诱导植物细胞死亡及抑制光合作用过程中细胞外ATP的生理调控功能。主要发现如下:(1)抗霉素A(Antimycin A,AA)处理可引起烟草悬浮细胞死亡水平的上升,并呈现浓度梯度依赖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AA可引起细胞内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水平的上升。外源施加ROS清除剂可有效缓解AA诱导的细胞死亡和细胞ROS水平的上升,表明AA诱导的细胞死亡与ROS产生增加密切相关。AA处理也能引起细胞外ATP水平的显著降低,外源添加适量的外源ATP(20μmol·L-1)可缓解AA引起的细胞外ATP水平降低,其中20μmol·L-1外源ATP的加入也同时显著缓解了AA诱导的细胞死亡和细胞内ROS(主要分布于线粒体中)水平的上升。该结果表明细胞外ATP可以通过减轻线粒体内ROS的产生从而缓解AA诱导的细胞死亡水平上升。本文继而探究了细胞外ATP调节AA诱导的细胞死亡与ROS产生的可能机理。实验发现,AA能降低细胞内Ca2+水平,外源添加20μmol·L-1ATP可缓解AA引起的细胞内Ca2+水平降低。和外源ATP的行为相似,外源施加Ca2+也可缓解AA诱导的细胞死亡和ROS水平上升。且外源添加EGTA(Ethylene glycol tetraacetic acid,Ca2+螯合剂)和La Cl3(Lanthanum chloride,质膜Ca2+通道抑制剂)可消除外源ATP对AA引起的细胞死亡的缓解作用。因此,细胞外ATP对AA诱导的细胞死亡与ROS上升的调节作用依赖于Ca2+信号。(2)以野生型和细胞外ATP受体突变体(dorn1)拟南芥为材料,发现AA导致以上2种拟南芥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比例及PSⅡ光化学运行效率的下降。表明AA可引起植株光化学活性下降。外源添加20μmol·L-1ATP可缓解AA引起的野生型拟南芥光化学活性的下降,而无法缓解AA导致的dorn1拟南芥中光化学活性的下降。当用SHAM(Salicylhydroxamic acid,水杨基氧肟酸)抑制交替呼吸途径后,野生型拟南芥光化学活性显著下降,但dorn1拟南芥叶片的光化学活性未有显著性变化。外源添加20μmol·L-1ATP后只显著缓解了SHAM导致的野生型拟南芥中光化学活性的下降,而对dorn1拟南芥的光化学活性仍无显著性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呼吸链抑制对拟南芥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可能与细胞外ATP受体蛋白DORN1有关,且细胞外ATP可通过DORN1对呼吸链抑制引起的光化学活性的下降进行调控。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四个配体得到了6个发光配位聚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基本表征,同时也研究了它们的荧光传感性能。1.基于N杂环类配体的Zn(Ⅱ)/Cd(Ⅱ)配位聚合物荧光性质的研究利用三角形配体三-(4-咪唑)三苯胺(TIPA)和V字形配体4,4’-二(吡啶基)二苯醚(OPY)与羧酸类配体D-樟脑酸(D-H2cam)和2,5-噻吩二甲酸(H2tda)通过水热法合
湖冰厚度是湖泊在封冻期的重要物理参数,不仅反映了水-气界面能量交换强度和物质迁移过程,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随着当地冬季旅游热度的增高,开展青海湖湖冰厚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不仅对于认识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湖冰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冬季青海湖管理措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青藏高原0.01°×0.01°气温数据集、ERA5
农田土壤被认为是温室气体最主要的排放源之一,当前我国在经济作物如果树等生长管理中采取的不科学的灌溉施肥方式促进了温室气体的排放,研究滴灌水肥一体化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推动农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关中地区典型葡萄园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N0(0 kg?hm-2)、N155(155 kg?hm-2)和N232(232 kg?hm-2)处理,并以沟灌
在常见的环境同位素中,氢氧稳定同位素作为水体的组成部分,是地表环境中物质和能量传输的重要媒介。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δ2H和δ18O)定位监测是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领域应用的基础,有助于理解不同环境水体相变、混合和输送的过程,并为水资源调配、灾害防治、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方面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南疆塔里木河流域东部气候干旱,水资源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然而目前对其大气降水中氢氧
大气降水是水循环的重要输入项,水分子中蕴藏的同位素信息成为示踪水汽来源的重要凭证,稳定同位素技术为水循环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甘肃定西地处于我国黄土高原区,气候极度干旱、环境灾害频发,对于本区水资源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使用同位素技术研究定西地区水循环成为新技术手段,本文依据实地测量数据对定西市的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信息进行了补充和研究,并对定西地区水汽来源状况进行解析。采用稳定同位素方法、最小二乘
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地球形成与起源的基础。由于钻孔取样和高温高压实验的限制,基于量子力学的第一性原理模拟方法成为地球内部物质物性研究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是地震学观测与地球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和物理化学状态研究的纽带和桥梁。地球内部的Fe-O体系在高温高压下会发生物理化学的转变。最近发现的FeO2以一种新的化学计量比出现并在核幔边界处稳定存在,并且在地幔压力下其与He元素可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发,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巨大影响,也对世界粮食、水资源和能源安全造成了一系列危机。中国绿洲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生命之源和经济发展的承载体。大范围的极端干湿事件将导致中国绿洲农业生产布局的变化,严重制约绿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对中国绿洲极端干湿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不同干旱指数固定阈值对极端干湿事件
降水中的氢氧同位素作为理想的水汽天然示踪剂,在研究古气候与古地理环境,以及生态水文循环过程提供了重要参考,且不同地理环境下降水稳定同位素所蕴含的环境意义也差异较大,尤其在气候变化过渡地带尤为明显。陇中天水地区地处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带,区域小气候变化明显,降水过程差异复杂且多变。鉴于此,本研究于2019年4月~2020年5月期间在天水地区建立降水稳定同位素监测网络。结合大气对流活动,系统分析了降水
闪电放电通道的物理特性一直是雷电防护领域所关心的课题,闪电过程主要包括先导发展和回击放电,先导作为闪电发展的初始阶段,为回击提供放电通道。因此研究闪电先导通道的导电特性与回击放电强度的相关性对揭示电流传输特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无狭缝光栅摄谱仪在青海地区获得的云对地自然闪电的光谱信息,通过光谱定量分析,计算直窜先导和其相对应的继后回击通道内的温度、电子密度、电导率等反映通道内部物理特性的参数
降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记载并保存了大量周围环境变化的信息。开展不同时间尺度的降水稳定同位素研究是将稳定同位素应用至水循环过程、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流等研究的重要基础。而事件内尺度的研究更能精细地反映短时间里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变化情况。随着采样技术的改进,使得对单次降水事件进行高频连续采样成为可能,这有助于开展事件内尺度的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本研究对2019至2020年期间6-10月兰州市单次连续